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达州:开启“十四五”经济发展新征程

2021-1-8  10:58:43         稿件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十三五”经济总量跨过2100亿元大关,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显著提高

达州:开启“十四五”经济发展新征程

 

“十三五”时期,经济总量跨过2100亿元;到“十四五”末,GDP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达州GDP确保增长7.5%……1月6日,达州市委四届十次全体会议暨达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及五年工作,并研究审议关于制定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安排部署“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提出谋划“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坚定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十三五”圆满收官

经济总量跨过2100亿元大关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达州市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十三五”规划目标圆满完成。2020年,严防严控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复工复产,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新提升。推动全市GDP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煤矿分类处置双重影响下预计增长4.5%,牢牢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实现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0.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随着成达万高铁、开梁高速开工建设,西达渝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营达高速、巴万高速建成通车,机场大道、达宣快速通道即将建成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加快推进,达州重大交通水利基础设施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三次产业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农业实现多贡献,粮食产量稳居全省第一,生猪出栏恢复常年水平,农业增加值预计增长4%;工业发展方面,达州市“6+3”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六大工业集群总产值预计实现1400亿元、增长4%;现代服务业加速恢复,预计实现增加值328亿元、增长4.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成功创建为省级消费中心城市,被表彰为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先进市。

达州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全市7个县(市、区)全部“摘帽”,82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1.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达州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

通过努力,“十三五”时期,达州市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经济总量跨过21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发展基础明显改善,达州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四五”紧扣“两个定位”

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会议提出了达州市“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大方针、重大战略,系统擘画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达州将抢抓新机遇、展现新作为、加快新发展,坚定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的新胜利。为此,达州市提出到“十四五”末,GDP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十四五”期间,达州将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形成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同时,推动万达开三大主城相向发展,联动打造万达开都市圈,协同推进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对内要构建“一核三轴两翼多点”区域经济布局,形成“极核引领、轴翼拓展、多点支撑、毗邻联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达州将突出经济总量“冲刺4000亿”、城市规模“建设双300”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高质量开创经济工作新局面,达州确立了GDP确保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保增长8.6%、9.4%,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以上等预期目标。

为此,达州将抓好六大重点工作——

坚定抓投资、扩消费,持续夯实经济发展支撑。实施“项目建设加速年”活动,以37个省重点项目、53个市重大项目和245个“四个一批”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坚定抓产业、强实体,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6+3”重点产业,坚持“智能+创新”“数字+产业”路子,完善产业图谱,优化产业布局,抓实产业发展路径。

坚定抓协作、促统筹,全力推进强市活区兴县。主动抓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

坚定抓改革、促开放,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活力。确保引进大项目20个以上,全市到位资金10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国家内陆铁路对外开放口岸,力争将达州纳入四川自贸试验协同改革先行区。

坚定抓实事、惠民生,积极创造高品质生活。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坚定抓治理、促和谐,高水平建设平安达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机制,纵深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和网络安全工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王晓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