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靓固科技董事长李谦荣获“2020年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

2021-1-21  17:23:43         稿件来源: 互联网

近日,“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最终获奖名单正式公布。靓固科技董事长李谦荣获“2020年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

这是李谦继荣获“四川省特聘专家”“第七届中国(绵阳)科博会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后的又一殊荣,更是对李谦在为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中,为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向更深层次迈进而执着笃定、不懈努力的认可。

GetAttachment (4).jpg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为鼓励和表彰在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重量级奖项。该奖项共分设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产学研工匠精神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和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5个奖项。

其中,“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彰显弘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崇尚创新的工匠精神,是授予产学研一线涌现出的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表彰他们敬业、专注、创新,为中国制造迈向世界舞台作出的重要贡献。

匠心传承、笃志求索 弘扬工匠精神

海绵城市是城市治水的关键方案,也是城市防涝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积极措施。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专家和技术带头人,李谦在雨洪管理、海绵城市领域深耕10余年,不断创新治水理念,研究雨水全生命周期,着眼“渗滞蓄净用排”全流程,实现雨水的综合管控与利用。

着眼城市内涝防治关键和水系治理要点,李谦带领团队着力突破了海绵城市建设工艺及结构、材料性能、载重和应用场景等瓶颈,攻克海绵城市建设部分关键技术难题,受聘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专家库专家,为海绵城市建设贡献经验及智慧,使雨水变废为宝、城市温润宜居。

此外,李谦还先后参与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相关课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率高。其中,《低影响开发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区透水混凝土路面及地基渗水性研究与示范》等创新课题,从新技术、新材料入手为提升海绵城市建设质量与速度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案例参考与技术。

GetAttachment (5).jpg

江西萍乡玉湖公园

项目录入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由靓固彩色透水整体路面铺设。彩色透水整体路面是集雨水渗、滞、蓄、净、用、排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绿色环保室外地面铺装产品,具备快速渗水、有效净水、长效透水的突出优势,兼具减音降噪、增湿降温、缓解城市雾霾和色彩靓丽等多种特性,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优质海绵体。

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的参与,26项发明专利、56项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等系列科研创新成果的申获,不仅是李谦在技术创新与项目实践中厚积与躬耕的彰显,更是他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时刻践行产学研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

协同创新+产业升级 筑牢发展根基

随着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纵深推进,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边界正不断拓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科技的协同创新,也正在描绘着一种新的城市图景。

在李谦的带领下,专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靓固科技,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实施“产学研合作”,协同高校和科研机构之力,于产品研发和生产之中不断产出科技成果,并持续提高科技转化成果能力。

靓固科技已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科研平台和专家团队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以行业需求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生产,在海绵城市建设、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边坡生态修复、城市智慧运维等领域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技术创新和更具实效的产品研发,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实现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GetAttachment (6).jpg

内蒙古呼和浩特雅马图太阳广场项目

GetAttachment (7).jpg

漳州西院湖滞洪区二期生态水环境构建项目

GetAttachment (8).jpg

新疆平顶山边坡生态修复项目

产业发展方面,李谦带领靓固科技紧抓发展机遇,重点发挥产学研平台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建设,从海绵城市建设延伸至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和运维,全产业链布局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助推行业提档升级。

如今,在李谦的引领下,靓固科技已从单一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升级成为多产品线、全创新链的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取得多成果,企业发展态势高增长,成为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推动力。

李谦表示:“海绵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要强化创新驱动,围绕核心技术资源掌握、拳头产品开发、体系能力建设等重点,加快高质产品开发与实用技术研发。”

未来,在李谦的带领下,靓固科技将继续完善创新机制,紧贴国家及省市重大部署,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持续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加速推进新技术落地,进一步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以工匠之心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主动探索推动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