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面小康这篇“大文章”正在巴蜀大地精彩书写,“脱贫”堪称这一篇章中最难“写”的一笔。四川省委做出庄严承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即使再难,四川人民有信心打好这场攻坚战。
为此,德阳市委提出瞄准目标、兑现承诺,举全市之力精准施策、综合帮扶,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
然而,如何以党建引领促脱贫,将机关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近年来,德阳市直机关工委充分发挥机关党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大调研”明确帮扶工作职责任务,选派驻村工作队员,组建驻村工作队、召开帮扶工作培训会、搭建帮扶宣传平台等创新举措,从市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联村帮扶,到干部职工入户结对,联系帮扶工作全面展开,党建促脱贫工作有力推进。
截至目前,德阳市36名市级领导、92个市级部门、322家企事业单位、5923名干部职工联系帮扶全市6个县(市、区)1个经开区、35个乡镇、455个村、5327户贫困户。
高起点统筹方案
全覆盖整合力量
携手中江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推进精准帮扶工作,德阳6个专题调研工作组深入中江县中部、南部25个乡镇、67个贫困村进行调研,走访贫困户95户,以走村入户、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等形式,摸清、摸准贫困村基本情况。
出台《德阳市关于加强市级领导干部和市级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联系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和《德阳市企业帮扶中江县市级贫困村工作方案》。《意见》统筹调整了帮扶力量,优化了帮扶模式,明确了工作任务。140余名帮扶工作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德阳市帮扶工作培训会,学习了《意见》,统一了下一步帮扶工作要求,为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提供了坚强保障。
36名市级领导干部带队,组织92个市级部门、5923名干部职工分别在六个县(市、区)展开联系帮扶;从市级部门、中省在德企事业单位及市属企业中选派202名驻村工作队队员奔赴中江脱贫攻坚第一线;在中江开展“一村一企”工作,308家企业对口帮扶308个市级贫困村;三股力量全覆盖推进确保联系帮扶工作全方位发力,有效推动贫困村生产生活的改善。据不完全统计,短短3个月帮扶企业就道路硬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项目开发等捐资总额达1616.63万元,解决就业人员554人,以购代扶28.27万元。
同时,德阳市还召开五次协调会,及时沟通、听取意见、研究方案、制定措施,解决了驻村队员、帮扶企业选派等问题,明确了如何用好“以购助扶”政策,如何在帮扶中植入“想脱贫”的愿望等方面具体要求。
高质量落实保障
全方位创新帮扶
为抓实驻村队员管理和联系帮扶,德阳市实行台账管理制,先后建立了6类台账,对驻村干部、结对干部职工进行登记备案、动态管理,对帮扶工作组的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掌握,做到人员清、数据清、工作清。
“考评、监督、激励保障”,三管齐下高质量落实制度保障。据介绍,德阳市健全管理考评机制,实现村记录、乡(镇)管理、县(市、区)考评、市监管的工作模式,保障联系帮扶工作有序运行。
同时,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定期开展督查,较真逗硬、限时整改。县(市、区)实行“周督查、半月通报、月盘点”模式,随机暗访、定点回访,每周督导1次,次周回访上周督导事项整改情况。
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从培养使用、表彰奖励、生活补助等方面强化驻村干部的保障,让他们安下心、待得往、干得好。
正是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德阳市级领导、各部门、结对帮扶干部职工以及驻村工作队员从多个层面创新帮扶,确保联系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市级领导作表率,帮扶工作组工作全面展开。36名市级领导迅速召集组长单位、成员单位,明确责任分工,积极安排联系乡镇帮扶工作,制定科学帮扶规划,组织实施精准帮扶。分别带领36个帮扶工作组,开展调研288余次,先后带领帮扶工作组到联系乡镇、帮扶村察民情、听民意,对联系帮扶乡镇、贫困村的土坯房改造、安全饮水、产业发展等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安排部署帮扶工作,统筹调度帮扶力量,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并创新研究部署下一步帮扶工作。
市级部门带好头,部门联村帮扶全面展开。92个市级部门在36个帮扶工作组组长单位的统筹下,积极开展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群众现实困难问题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帮扶措施。用“党建共建”引领脱贫攻坚,在中江县冯店镇,依托市直机关“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先进事迹报告会,举办专场报告会,指导修订村规民约,把党建先进经验传递到基层,把先进典型学习延伸到基层。
不到半年时间,贫困村土坯房改建5012户,“五改三建”6338户,新建居民聚居点158处,新建(改建)村级公路82.22公里,修建供水站8个,协调解决安全用水451户。建立农业合作社3个,产业园区10个,土地流转22088.5亩,发展种殖业22940亩。扶贫日自愿捐赠活动中,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共捐赠资金213万元,捐赠物资价值11万元,捐赠特色项目等价值188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市级帮扶部门党组织共组织志愿活动511次,惠及群众21929人;开展知识讲座和感恩宣传921次,吸引30498人参加,发放资料51343份;开展“双引领”党日活动407次,慰问困难群众3303人,送去慰问金91.97万元。
同时,干部职工入户结对全面展开。按照“不落一户、不少一人”全覆盖的要求,德阳创新以“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市级部门帮扶干部对照“一超六有”标准逐一核对贫困户相关信息,坚持“因户施策”找准帮扶措施,开展“以购代扶赶集日”活动,现场购买贫困户家中农产品,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以购代扶”活动通过收购贫困户的生猪、家禽、蛋类、米面、油菜籽、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帮助群众增收148.62万元。
开展联系帮扶是新阶段改革创新农村扶贫开发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管道”和“总漏斗”。如何完成好这项任务,扮演好“协调员”“指导员”“宣传员”“战斗员”的角色,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贡献力量,是所有驻村干部面临的现实课题。
在相关市级部门牵头下,德阳市机关联系帮扶干部职工通过“以购代扶”助力农户增收,通过“一村一企”,助力产业发展,通过解决就业,实现造血供血,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洋 童登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