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大理银苍玉洱好风光

2020-1-13  12:29:21         稿件来源: 云南日报

20151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洱海之滨殷切叮嘱当地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201611月,省委、省政府毅然决定“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保护好洱海流域水环境”,坚决打赢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如今,洱海保护治理带来的“红利”正在惠及百姓,古生村正成为“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典范。

从一湖之治转向流域之治

一块弧型大屏幕,实时显示出洱海流域不同方位的视频画面。

“目前,我们所有的在线监测数据,全覆盖地实时回传到洱海监控预警平台。”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局信息中心主任赵继东介绍,2018年投资4900多万元建成的洱海监控预警系统,为“科技治湖”提供了技术支撑。

洱海碧波荡漾,一艘采样船驶到284”水质采样监测点。大理州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仔细取水样、认真做着记录。副站长朱江介绍,我们有34个海上监测点、93个流域监测点,每次都要将样品带回实验室检测相关数据。去年的洱海水透明度,比往年同期提升了0.3米。

洱海东岸,记者走进双廊下沉式再生水厂,犹如置身一个花园。运营部负责人李亚萍手拿两个装着样水的玻璃杯自豪地说:“今天的进水混浊、有异味,出水清澈、没有异味。经过紫外线消毒,已达国家一级A标。我们的工程服务覆盖双廊镇,实现了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入网、全处理。”

喜洲镇永兴村委会美坝村,村民段品吉家的庭院干净整洁、鲜花盛开。她拿着一张彩色施工图指着不同色彩的标注向记者介绍:两年前,村里家家户户实现了雨水和污水分离,雨水进入村内的雨水沟,污水进入村落污水收集管网,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洱海。

“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以来,我们坚持系统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州生态环境局局长谭利强介绍,广大干部群众以“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担当精神,千方百计克服千难万难,积极投身“四治一网”、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在2565平方公里的洱海流域范围内,构建了截污治污“五大体系”——城乡一体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在国内环湖截污治污流域全覆盖中走在前列;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在洱海流域开展“三禁四推”工作,洱海流域大蒜趋于零种植;环湖生态防护体系,1806户生态搬迁如期全部完成拆除任务并启动建设“1806小镇”;清水入湖工程体系,实现了“亿方清水入湖”。

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8年水环境质情公报中,洱海全年水质为优。“大理州全面打响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受到通报表扬。

从流域之治迈向生态之治

大理市下关镇洱滨村,昔日的环村公路消失了,呈现在眼前的是沙滩、湿地、草坪、木栈道。全长1公里多的洱海生态廊道示范段,如今成为网红“打卡地”。

“洱海生态廊道建设预计总投资91.91亿元,2019年至2020年实现环湖主线129公里生态廊道全覆盖,具有优先恢复完善和强化洱海生态、兼顾健身康养、大理文化体验三大功能。”大理市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指挥部工程部部长杨剑平表示,要努力将洱海生态廊道打造成洱海保护与流域转型发展的历史性、史诗般的传世作品。

“我积极支持修建生态廊道,将自家的客栈拆除了156平方米。”在湾桥镇古生村,聆海佳园客栈主人何利成告诉记者。过去,古生村以传统农业为主。近两年来,全村1200多亩农田全部流转给企业,发展高端生态农业,村里还在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洱海保护好了,风景更漂亮,我家的客栈生意会更好,全村群众的日子会更好。”他说。

洱海东岸,云南地方史书记载千百年来“无树”的荒山上,如今连片的清香木、石楠、黄葛榕、大叶女贞、滇朴、滇青冈、杨梅树茁壮成长。

“我们正在实施环湖生态修复项目,全面提升海东面山生态质量。”大理市海东面山绿化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杨学忠介绍,按照林水配套、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方式绿化,目前洱海面山绿化工程已完成5.6万多亩,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和完善。

2019121日,大理州“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历史上又迎来一件大事和喜事:新修订的《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苍山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两个《条例》的适用性、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为洱海和苍山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完善、更有力的法制保障。

“两年来,州委、州政府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奋力开启流域转型发展新征程,从流域之治向生态之治转变。”谭利强向记者介绍,大理州全面打响了“八大攻坚战”,实施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提升、过度开发建设治理。同时,聚焦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湖泊治理是世界性的难题,洱海的保护治理成效很明显。”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欣泽称赞说,大理州立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关联性,构建流域治理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走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新路径。

“我们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洱海保护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手抓保水质防蓝藻,一手抓流域转型发展。”16日,在大理州委八届五次全会上,州委书记陈坚回顾2019年工作时说,洱海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连续两年实现7个月Ⅱ类水质,全湖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新的一年里,要保持工作韧劲,全力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博达 庄俊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