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达州东部经开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掀起了一场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的行动。围绕“埋头苦干冲千亿·真抓实干创国开”目标,全区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推动千余名党员干部脱下西装、换上运动鞋,深入车间工地、田间地头,以务实行动为“冲刺千亿、创建国开”双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脚步丈量实情,大走访精准纾困
大走访如一场及时雨,精准对接企业、项目与民生的实际需求。活动启动以来,经开区干部以“服务员”“护航员”“守护员”的多重身份,走遍园区所有重点企业、数十个关键项目及众多村社,覆盖率达80%以上,累计收集并解决企业诉求193条。

经开区建设局对钠离子电池综合产业园等项目进行跟踪走访
在车间一线,干部直击经营难题。9月上旬,经开区产业发展局班子带队深入杭氧空分气体、正宏储能等企业,围绕产业协同、市场开拓等核心诉求现场为企业“把脉”,梳理形成5项关键问题清单,并分解到人、限时解决,实行“清单销号”,让企业感受到“事事有回音”的办事效率。
服务见于细微处。同一个月,经开区税务干部陈华上门为四川星空钠电财务负责人详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确保税惠红利精准直达;经开区生态环境局主动邀请省级专家,走进方大达钢百亿项目现场,为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提供技术指导,助力降本增效……
在项目工地,干部化身“建设护航员”。为保障麻柳智造城重大项目用水,麻柳项目专班直插任家咀取水泵房、胡家坡隧道等关键节点,现场督进度、解难题。这一从项目启动至投产的“全周期”服务模式已在园区推广,还为正宏储能等项目协调解决电路接入等堵点,实现从签约到投产的“闭环护航”。
大走访的目光同样投向小微企业。麻柳镇企业服务专班深入多家制衣厂、门窗厂,详细了解订单、用工与资金状况,收集8项诉求、现场提出10条解决措施,并积极提供“个转企”政策解读与专项融资对接,为小微企业成长注入活水。
借智借力破瓶颈,大调研谋划长远
在大走访的基础上,经开区启动“大调研”,围绕产业发展、要素保障、新质生产力培育等领域,以“走出去、请进来、钻深入、研透彻”为路径,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的课题成果,为经开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园区税务筹备组工作专班到方大达钢开展调研
大调研坚持一线导向。10月,经开区社会事业局专班蹲点正宏储能等企业,针对高企认定、技术中心建设等瓶颈,引入外部专家团现场“会诊”,提出组建产业联盟、孵化“瞪羚企业”、运用基金撬动集群发展等策略。
数月来,经开区各部门围绕做强钢铁及配套、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经开区建设局跟踪调研钠离子电池产业园等4个重点项目,梳理出建设管理、安全施工等20个问题并现场指导整改,推动该百亿项目快速“爬坡过坎”。
优化营商环境也是调研重点。相关部门围绕完善水电气路网配套,就政策落地实效、要素保障精准度、政务服务主动性等深入研讨。有关部门主动上门,提前介入项目审批,帮助企业规避潜在卡点,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
“大调研以实践为导向,旨在解放思想、把准机遇、谋深策略,为经开区发展找准路子。”区党群工作部负责人表示,各部门积极深入基层掌握实情、寻找答案,形成了百余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园区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集思广益凝共识,大讨论激发动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11月4日,经开区举办第8期“埋头苦干冲千亿·真抓实干创国开”大讨论活动,聚焦“项目谋划、向上争取”,干部们明确了对标国家政策、构建高质量项目储备库的新路径,紧盯“智慧园区”“零碳园区”等前沿趋势,以创新争取资源。

麻柳智造城前线指挥部讨论重大招引项目推进建设问题
讨论会上,经开区财政金融局局长王云发表示,紧密跟踪国家政策与资金动向,围绕“十五五”规划谋划关键节点,精准预判2026年专项资金投向,强化项目储备与部门协同。同时,对申报项目实施全链条质量管控,提升项目包装质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作为园区重大项目招引主力,经开区经济合作局局长程燚提出,将创新迭代招商思维,推进基金、市场化招商新模式,聚焦重点产业领域,研究评估招引目标战略布局、行业地位,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升级。
新方法、新路子、新点子不断涌现,与会干部思路大开,踊跃发言。通过思想碰撞,进一步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截至目前,这类大讨论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形成清晰共识:把企业车间当作最大基层,把项目工地当作重要阵地,面对面倾听诉求,实打实解决问题。
自“大走访、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经开区各部门共开展大讨论133场次。“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已转化为考核指标和工作举措,大讨论中的‘金点子’正加速落地,助推企业与园区共同成长。”达州东部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张杰表示,活动磨砺了干部担当的“宽肩膀”,也擦亮了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四川经济网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