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虹虹佳科技压铸车间,机械臂稳稳地从压铸机中取出灼热的皮带轮毛坯,传送带载着零件轻快地滑向自动切边机,操作工通过终端调整设备的铸造参数,屏幕上实时跳动的设备参数, 这条智能化压铸流水线,正是长虹虹佳科技在精密制造领域不断突破的生动缩影。
长虹虹佳科技压铸车间智能流水线
压铸“破局术”
从小作坊式生产到智能流水线的蜕变
在制造业发展历程中,传统压铸模式曾长期制约着生产效率提升,长虹虹佳科技也不例外。过去,在压铸生产领域,小型化、分立式设备是主流,压铸机吨位普遍较小,通常≤1000吨,难以生产大型复杂件。而且设备独立运行,缺乏中央控制系统,各工序如熔炼、压射、取件、后处理等物理分离,生产流程分散且低效。
更让人头疼的是,当时的生产更多依赖机械化而非自动化。合模、压射等核心动作虽由液压或机械驱动,但取件、喷涂、清理等环节完全依赖人工,没有机器人或简易机械臂辅助,工人需近距离操作高温设备,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615皮带轮的生产为例,需要从压铸转运到清理,再从清理转运到机加,这样的流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生产效率低下成为制约企业压铸能力提升的一大痛点。
面对困境,长虹虹佳科技团队主动求变。针对615皮带轮生产流程烦琐的问题,团队精准发力:实现压铸去料饼、切边自动化,推进机加“一个流”建设。改造后,生产效率较之前“一出一”模式提升2.5倍,每班用工减少3人,降本提效成果实实在在。
如今的长虹虹佳科技压铸车间,景象已焕然一新。每台压铸机都配有自动喷雾机、自动取件机,一个员工可操作两台设备。以472ZQA机油泵体的生产为例,使用机械手取件后,产量提升46%,且从一人一机的操作模式提升到一人两机,压铸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压铸“匠人谱”
一群人与毫米间的较劲
每一项压铸技术的突破,每一次压铸效率的提升,都离不开背后默默付出的团队和个人。在长虹虹佳科技压铸能力升级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他们用坚守和奉献诠释了精益压铸的精神。
在皮带轮一出四压铸工艺的开发中,进料口缩孔是团队遇到的最大难题。这个问题如同一只“拦路虎”,让整个研发进程一度陷入停滞。邓晓兵、梁文等几位同事着手研究如何能降低皮带轮的成本、提升效率。在某次吃饭的时候,邓晓兵突然想到能不能将皮带轮做成一出二的,于是他将此想法告诉了梁文,梁文思考片刻后,脑中涌现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一出四的工艺,此想法可谓是行业首创。于是二人立即拍板,从工艺设计到模具设计全部亲力亲为。在模具回厂后的第一次试模时,因为缩孔问题,大家从早上一直干到凌晨,中间除了吃饭的时间外一直守在设备旁边,就这样一连干了好几天。终于大家通过头脑风暴想出了一个绝招:既然我们做的是新工艺,那就不能用常规的思路去解决,引用模外喷涂工艺,使用自来水强制给主流道和内浇口降温,最终通过引用新工艺加上对模具的改善,使得缩孔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在整个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他们尝试了多种方案,最终通过改善压铸模具,将浇口减薄,并引入膜外喷涂装置,使得产品合格率显著提升,当这个结果出来的那一刻,团队成员们脸上都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所有的辛苦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成功的喜悦。
除了这个难题,手工去除压铸料柄、渣包,手工分号、取件、码垛等烦琐的工序也曾是制约压铸生产效率的瓶颈,这些工作不仅耗时,还需要两人配合才能完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团队成员们自主设计去料柄、渣包装置,并委外制作。在设计过程中,他们反复试验,不断优化装置的结构和性能,经过无数次的调整和改进,终于成功实现了自动去除料柄、渣包,自动分号、取件、码垛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压铸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其实,在每一个压铸技术升级的节点,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为公司压铸能力的提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压铸“新蓝图”
让每个零件都跑赢时间
从传统作坊式生产到智能流水线的跨越,长虹虹佳科技压铸车间的压铸能力升级之路,始终围绕“降本提效”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基于现有成果,该公司正规划更具前瞻性的发展路径,让精益制造的理念渗透到生产全链条。
未来,针对类似皮带轮的产品,“一出四”工艺将成为标准化模板进行推广验证。这一工艺不仅能将生产效率提升4倍,更能通过共享技术参数,让更多的产品突破“一出一”的行业常规,形成规模化成本优势。
设备智能化升级将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目前半自动化生产中残留的人工辅助环节,将逐步被机器人替代——从原料上料到成品包装,全流程数据将实时接入中央控制系统,实现“人机协同”向“无人值守”的转变。
而“一个流”生产模式的推广,将成为效率革命的关键一步。在皮带轮生产线试点中,零件从压铸到包装的周转时间已从48小时压缩至2小时,下一步,这一模式将覆盖80%的产品生产线。
从毫米级的工艺突破到全流程的效能革新,长虹虹佳科技正以压铸车间为起点,在这条持续精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长虹控股集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