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鹏(右)查看敬老院老人日常用药
鲁鹏,国网德阳供电公司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22年如一日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甘于奉献的大爱精神。前不久,一篇《他用爱心感动一座城》的报道刷爆朋友圈,让德阳乃至全国更多的人们认识他、敬佩他。
他,从1996年开始至今,一直倾力关心孤寡老人、帮扶残障儿童、照顾留守儿童;他,工作认真负责,进社区走访查看、检修老旧线路,带着家人和志愿者团队,默默奉献着——
2012年10月,德阳“鲁鹏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截至2019年3月“鲁鹏志愿者服务队”已组建了14支分队,定点帮扶孤寡老人、残障儿童和10个“留守学生之家”,到2015年,服务队发展到543人。
2016年7月,“鲁鹏志愿者联盟”正式成立,如今成员涵盖德阳市各行各业、多个领域和公共服务行业,2300多名志愿者和他“并肩战斗”。
他,获得了“全国最美志愿者”“感动四川十大人物”“德阳市道德模范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形象大使”等诸多殊荣。他的事迹感动和影响着德阳这座城:从一个人到一家人的大爱善举,再到“鲁鹏志愿者联盟”,爱心如同“星星之火”燎原在德阳大地,践行着那句不变的真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丽”。
近日,记者走访了鲁鹏,聆听他与这个城市“爱”的故事。
老人们的“好儿子”
距离德阳市区10公里处的德阳旌阳区双东镇敬老院,目前居住着70余名孤寡老人。鲁鹏每次一到这里,老人们便纷纷围住他,亲切地叫他“鹏娃”。鲁鹏一边和老人们拉家常,一边询问老人们生活起居、饮食,询问和检查老人们的日常用药情况,并提醒他们要定期扔掉过期药品。随后,鲁鹏便钻进厨房,熟练地和这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忙活着,为老人们准备午餐。
“第一次见到鲁鹏大概是1996年3月底左右,又胖又黑的一个人,背着个斜挎包就进来了,直接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双东镇敬老院院长李玉华回忆说,“当时还对这个陌生的小伙子来这里做什么有些怀疑。后来,长期接触之后,才发觉鲁鹏是实实在在地想要为这里的老人们做点事情。”后来,鲁鹏不仅为老人们送去日常生活用品,还为老人们改善着生活条件,增加了一些休闲娱乐设施,让老人们更加安稳地住在敬老院。此后,鲁鹏每月1号、15号和节假日,都会带着家人来这里陪伴老人们。
李玉华回忆道,当鲁鹏发现老人们的衣物无法晾晒,特别是下雨天,收回去的衣服都是潮湿的,鲁鹏二话不说就为老人们的寝室里安装了晾衣杆和电视接收器。当得知这里的老人从来没有过过生日,为了让老人开心,他还为住在这里的百岁老人们举办了生日宴会,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家人般的爱。鲁鹏做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感动着老人们,他们纷纷亲切地称呼他为“儿子”。老人们还主动地留下最好的蔬菜、玉米和水果,等这个“儿子”来了一起品尝。
除了到敬老院,鲁鹏还常深入到社区,帮助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家住德阳旌阳区龙井社区87岁的老人林菊红,早把鲁鹏当作了自己的亲儿子。10年前,林奶奶从西藏来德阳定居。儿子儿媳相继去世后,相依为命的孙子也在五年前因病离开了她。林奶奶说,孙子离世那天,家里的灯也不亮了,伤心欲绝的她曾一度想随孙子去了。报修电路后,来家里维修的几个小伙子中有一个就是鲁鹏。得知林奶奶家里的情况后,鲁鹏决定照顾这位无依无靠的老人,并安慰她说:“大妈,以后你就把我当成亲人吧!”
林奶奶只当这是安慰她的话,没想到,鲁鹏此后隔三差五就会来家里看望她,帮她打扫房间,关心她的健康状况。逢年过节,鲁鹏还会带上家人和林奶奶一起过。2018年的大年三十,想到林奶奶一人在家过年,鲁鹏和女儿早早地包好饺子给林奶奶送去,还陪她一起看春晚、守岁,一直到凌晨才离去。
五年来,在鲁鹏的关心和照顾下,林奶奶逐渐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在她心里,鲁鹏早已是他的亲儿子。为了感激鲁鹏,林奶奶希望自己走后把房子留给他,鲁鹏却拒绝了。考虑到林奶奶年龄越来越大,不适合独居,鲁鹏准备送她去德阳最好的敬老院,将房租作为养老费用。“你放心,如果钱不够,我来补。”鲁鹏对林奶奶说。
三代人的“助人梦”
鲁鹏的母亲是一名民办退休教师,在职时,她时常带着她的学生和还是孩子的鲁鹏到离学校不远的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为老人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和他们一起包饺子。第一次到敬老院,她就告诉鲁鹏:“做好事要做一辈子,不能今天做了,明天就不做了。”并慎重地问鲁鹏,你做得到不?而鲁鹏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你做得到,我也做得到!”
后来,鲁鹏参了军入了伍,经过部队生活的历练,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承担。退伍回来,他第一时间就想着去敬老院看看那里的老人。参加工作后的鲁鹏,不管工作再忙也不忘抽出时间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们。结婚后,他的善行不仅带动了妻子,也带动了他们的女儿。
一家三代人,一有时间就去为敬老院的老人洗衣服、包饺子和修东修西,陪他们聊天。鲁鹏的孩子还时常为老人们跳舞、唱歌。“从小在我的印象中,爸爸总是很忙的一个人,很辛苦很劳累的一个人,要不是在工作,要不就是去敬老院、孤儿院陪伴那里的老人和孩子,却很少陪我。”鲁鹏的女儿鲁歆雅告诉记者,她曾问父亲,做这些事情到底是为什么?值不值得?鲁鹏总是意味深长地告诉她:“你还小,以后跟着我做了,你就懂了。”问及鲁歆雅还有什么心愿,她说:“长这么大,爸爸从来没有带我去看过灯会,每次问他都答应一起去看,结果最后还是带着敬老院的爷爷奶奶去看了。”
2017年10月的一天,鲁鹏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查出得了急性胰腺炎,多次昏迷,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当时,鲁歆雅正在准备高考。身为父亲,在女儿最需要的时候没法在其身边,“觉得对不起女儿……”提及此事,鲁鹏在记者的面前也忍不住掉下热泪。
令人感动的是,鲁鹏患病治疗期间,他曾帮助过的人,像是有心电感应一样也在牵挂着久未露面的鲁鹏,他们得知鲁鹏生病了,并一直在与死亡抗争,都想来看他,并纷纷为他祈求“好人有好报”,希望他尽快康复。鲁鹏在病床上得知老人们对他的祝福,非常感动。他说,就是想到还有很多人需要他照顾,所以得活下来。
“如果没有那么多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爸爸可能挺不过来了。”鲁歆雅感动地说,从这件事中她悟出一个道理:你今天在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以前对父亲做的事只能说懵懵懂懂,理解一点点,但当父亲遭遇这场重病后,看到老人们对他的牵挂和关心,终于明白父亲20多年助人为乐的意义,也坚定了自己一辈子做好事的决心。
如今,鲁歆雅已经成长为一名航空学院的大学生,正朝着当飞行员的梦想前行。但她没有忘记践行和传承爸爸的爱心善举,她将接过“爱心接力棒”,像爸爸一样,做一名助人为乐、实现大我的人,成为让爸爸骄傲的人。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刘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