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贵阳经开区贵州电科院项目建设现场,一个长7米、宽2.9米、高3.2米的白色箱体被精准吊装至基座。这标志着贵州省首个永久性模块化高层住宅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为当地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新实践。
该项目由贵州电网公司投资建设、中建科工集团承建,采用国际领先的MIC(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120套居住单元在工厂内完成墙体铺设、管线预装等95%的工序,形成高度集成的模块单元,运抵现场后即可进行“搭积木”式高效拼装。实测显示,单个箱体拼装误差不超过2毫米,达到精密制造级标准。
“模块化建造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和环保水平。”项目负责人表示,“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项目工期预计可缩短一半。更重要的是,通过工厂化精益生产和现场快速组装,大幅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和材料损耗,建筑垃圾产生量减少了约624吨,降幅达八成,同时现场噪声污染也下降了35%。这种模式特别适合应对贵阳多雨气候对传统露天施工带来的挑战。”
据悉,首批120套保障房将于年底交付入住。未来该模块化建造模式还将推广应用于变电站、应急电源站等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助力区域建设效率提升与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