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 黔西县化屋村:“绣”出幸福新生活
2021-2-26 11:20:27
稿件来源: 黔西融媒体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化屋村考察调研时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近年来,黔西县化屋村通过发展苗族蜡染刺绣,不仅传承发展了民族文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也带动当地群众持续增收,生活越来越好。

春节前夕,黔西县化屋村的苗族刺绣扶贫车间刚接到400多件苗族服饰的订单,30多位苗族绣娘正在加紧赶制,化屋村村民杨鹏英也在这里上班。
“以前在麻窝寨我只是在家做农活,搬来这边,我们来这里做一天有100块钱,很好,生活更加富裕起来了。”杨鹏英高兴地说道。

刺绣是苗族妇女们从小学习的民族技艺,为了将她们的传统手艺转化为致富产业,当地政府紧挨着安置点建起了扶贫车间,扶持创业青年在村里成立蜡染刺绣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实现了“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转化。
“以前在麻窝寨的时候,我们只能绣给自己做嫁衣,后来我们搬到化屋这边来,这边有扶贫车间,我们就在这边做这个手工刺绣,做一块这个后尾部,做出来就是七八百。我觉得总书记特别的关心我们,也很亲切,我更有信心继续绣下去,赚更多的钱。”村民赵群告诉记者。

彭艺是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的一名蜡染传承人,也是扶贫车间里的蜡染师。从小在化屋村长大的她,对传统的蜡染刺绣有着深厚的感情。
彭艺说:“总书记就对我们说,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我听了之后备受鼓舞,一定要把我们民族产业做大做强,让我们的产业能够走出大山,走进世界。让我们苗族同胞们的生活,过的像我们蜡染刺绣一样的精彩。”

目前,扶贫车间主要产品有苗族刺绣、蜡染、服装服饰及各类手工艺品,解决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今年我们就扩大规模,利用这个手绣的技术带动我们周边的绣娘一起来致富增收,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化屋村扶贫车间负责人杨文丽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