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畜牧业转型
贵州岑巩争创全国畜牧业
绿色发展示范县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十四五”期间,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将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产业,采取有机生态循环养殖新模式,加快推进40万头生猪、40万只湖羊等重点养殖项目建设,大力实施畜牧深加工,不断开辟农业发展“新高地”,全力争创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是该县一家大规模生猪养殖企业,借助电子科技大学帮扶契机,建立了一套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远程监控画面就可以全方位看到养殖场内的情况。这既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因人员接触导致的疾病,还可以对每头生猪进行可追溯管理,极大地保证了生猪的食品安全。
“这一套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我们所有进出的饲料、兽药、育苗和卖出生猪的远程、可追溯管理,在防疫上也能减少疾病的风险。”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坤说,有了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加持,公司的生猪产业效益也不断提升。2020年,基地年出栏生猪8000余头,实现产值3500万元,纯利润近2000万元,目前已累计兑现所覆盖的9个村集体分红资金超过1000万元。
“接下来,在‘十四五’期间,公司也在整体的产业布局和谋划上作了进一步的调整,持续在自繁自养这一块释放产能,准备建一个2000头母猪的标准化仔猪繁育基地,能够一年提供仔猪大概是40000余头。”郑培坤说。
位于羊桥土家族乡姚寨村的岑巩县恒祺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由8户农户共同出资组建的专业从事生猪养殖的合作社。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建设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目前有存栏生猪1890头。养殖场通过粪污处理工艺,加大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
“我们养殖场粪污处理主要是采取干湿分离以后,通过发酵变成有机肥,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有机肥,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同时流转了120余亩土地,用于种植桑树、蔬菜等。”岑巩县恒祺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勇介绍,探索有机生态循环新型养殖新模式,能够开拓规模化种养结合新格局,让养殖产业在“绿富”双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目前,全县有年出栏50至499头的生猪规模养殖场34家、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12家。截止2020年底,全县生猪存栏8.5万头,实现年出栏生猪8.8万头。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在“十四五”期间,该县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州委部署要求,聚力县委确立的打造“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目标,加大畜牧业生态循环绿色发展新模式,推动全县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
岑巩县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潘福宝介绍,“十四五”期间,该县将进一步加强玉屏温氏集团、新希望集团与养殖场的合作,扶优扶强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岑巩县光明集团生猪建设项目的建设指导,力争在“十四五”期末,全县生猪年出栏达到50万头以上,竭力打造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陈昆 吴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