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泸州讯 (记者 庞玉宇)昨日,“突出内陆水港特色,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泸州巨洋酒店召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自贸区川南临港片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记者从会上获悉,川南临港片区挂牌成立一年多来,累计形成创新成果194项,其中,在全省推广10项、全市推广51项,“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被国务院通报表扬,“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被国家发改委全国推广。片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5747家,是原存量企业的8.2倍,带动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213亿元、增长52.9%。
“当前,川南临港片区进入了重点攻坚、全面提速的阶段,目前,正加快探索建设自贸区2.0版。”泸州市副市长陈日在致辞中指出,集众智可成大事,聚众力无所不成。今年7月9日,川南临港片区决咨委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成立。近半年来,各位专家知必言、言必尽,为川南临港片区建设贡献真知灼见,倾注了大量心血,为川南临港片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陈日指出,机遇千载难逢,开放事关全局。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落户泸州,是历史对泸州的垂青,市委、市政府积极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坚定不移把川南临港片区作为全市高水平开放的前沿阵地,突出内陆水港独特优势和作用,紧紧围绕“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协同开放、服务周边”五大任务,突出海关、海事、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税务和政务服务领域制度创新,川南临港片区在高质量发展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张湧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泸州最大的特点就是泸州港,这是中国西南部得天独厚的内河港。该内河港能促进云南、贵州,以及四川省内的德阳、绵阳、成都等地很多货源物流通过落地运输后到达内河港,然后从长江运至上海乃至全球。
对于川南临港片区下一步的发展,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刘光明表示,该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认真汲取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按照“围绕特色、服务产业、统筹谋划、系统集成”总体思路,突出内陆水港特色,强化首创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域自贸;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临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进出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进出口加工中心;优化江海、铁海、公海联运通道,打造四川南向东向开放重要门户,为高水平建好新时代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