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璐 周圆韵
2019农历新年正迈着轻盈的步伐来临。新年新气象,1月23日,四川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上,省国资委呈上了一份崭新的“成绩单”。
说“新”,是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再上新台阶。在2017年突破8万亿元的基础上再上一个万亿元台阶,达到9.4万亿元。
“去年,全省国资系统迎难而上、多措并举,国有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增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徐进的发言鼓舞人心。
2018年,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较好地发挥了排头兵和主力军作用的国资国企,在哪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的突破?
2019年,是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部署的落实之年,我省国资国企又有哪些新目标?
回顾2018年,展望2019年,我省国资国企将继续发挥改革引领作用,瞄准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发展步伐,推动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回顾2018
看成绩
201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国资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实现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9.4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7万亿元、利润总额7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14.5%、19.8%,主要指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增长。
关键词一:抓项目稳投资
落实全省“项目年”部署,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42亿元。天府国际机场、中国牙谷、川南城际铁路等118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泸州机场迁建通航,甘孜格萨尔机场和巴中机场即将投用,川藏铁路成雅段和巴陕、雅康高速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7200公里。
关键词二:助民企促合作
四川发展牵头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四川资本市场纾困发展投资基金,产业振兴基金牵头组建规模50亿元的全省首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纾困基金,在支持民企纾解困难中促进了国企民企融合发展、携手共进。
关键词三:资产证券化
全省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到28家、总市值近5000亿元。五粮液、泸州老窖、川投能源等5户国企上榜“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四川国企改革ETF基金成功获批设立,我省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设立该基金的省份。
关键词四:聚焦“5+1”现代产业体系
引导国有资本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集中,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国企在“5+1”产业形成资产约2万亿元。
关键词五:开放发展
围绕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新态势,打好“四张牌”,以大开放促大合作大发展。据统计,全省国企承担的海外项目超过240个,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投资达1273亿美元,成为我省“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军。
展望2019
话未来
2019年,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力争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力争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5%,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重点任务一:不断优化布局结构
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优化布局结构,大力开展“国有企业市州行”,推动国资国企向重点功能区集中,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重点经济区域、重点产业园区,助力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积极投入“5+1”产业体系以及军民融合、医疗康养、轨道交通等产业,储备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通过改造升级和兼并重组,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加快形成一批大企业大集团。
重点任务二: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围绕制造强省战略,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大重大短板装备工程推进力度;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生产、管理、营销模式变革和流程再造,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支持企业创新投融资模式,借鉴“深圳湾”模式,探索建设“园区+科技+产业+金融”生态系统。
重点任务三:大力推进全方位开放合作
探索完善引进央企的沟通对接机制、支持央企在川发展服务联络机制、央地企业协同发展机制,营造良好环境;继续通过“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重大活动平台,吸引更多央企来川投资兴业;巩固提升省际企业合作,深化川桂、川渝企业合作,联合出海、抱团发展,构建国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发展联盟,完善服务机制,形成集群竞争力。
重点任务四: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
要对标先进、奋起直追,大力实施“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三年行动计划”,切实解决我省国企资产证券化水平低的突出问题。鼓励省属企业围绕国有资本布局和企业发展战略,以市场化方式并购重组上市公司或入股非国有企业,力争2019年并购3-5家上市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