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锁定“一个目标、六大工程”,擦亮叫响中国科技城这一“金字招牌”

2019-2-21  10:58:29         稿件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今年,19岁的绵阳科技城将这样发起新一轮冲刺

四川经济日报绵阳讯  (记者  任毅)建设中国(绵阳)国家科技城,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绵阳肩负的光荣国家使命和重大政治任务。昨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对绵阳科技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一周年之际,绵阳高规格地召开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动员大会,会上提出了到2020年科技城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吹响了新时代推进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的冲锋号。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期,省委省政府相关会议先后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的意见》,该《意见》从简政放权、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成果转化、财税金融、土地能源等六个方面,出台20项支持政策事项。据悉,该《意见》明确了绵阳科技城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提出到2020年,GDP突破2800亿元,力争达到3000亿元,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迈出坚实步伐;到2025年,GDP突破4500亿元,力争达到5000亿元,力争率先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到2030年,建成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

“推进科技城加快发展‘怎么干’,各级各方都很关注、很期待!”据了解,在去年7月举行的绵阳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上,绵阳明确提出将“着力推进中国科技城建设实现新突破”作为新时代推进绵阳发展的“五个主攻方向”之首,并就“如何推进科技城加快发展”作了系统安排。随后,绵阳进一步全面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城建设的决策部署,数易其稿形成了昨日在会上印发的《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该《行动方案》的核心内容为“一个目标、六大工程”,“一个目标”就是把科技城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军民融合创新的排头兵和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六大工程”就是全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创新生态营造工程、创新活力激发工程、创新产业壮大工程、开放合作深化工程、发展环境优化工程”。而围绕这“六大工程”,绵阳以“清单制+责任制”的形式,精心梳理出了143项具体工作任务,建立“一个专项工程、一个市级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实施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每项工程、每个环节都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确保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能落地落实。

记者了解到,在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与创新产业壮大工程上,绵阳将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双提升”工程,确保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9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国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5个。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六大重点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并围绕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核技术应用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和工程专项。持续深入地实施科技城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打造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同时,全力推动京东方、惠科、威马等落地项目尽快建成投产,促进331个5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快速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量。推进绵阳建成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此外,该《行动方案》还提出将推进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突破发展与持续实施“园区千百亿工程”,力争打造1个1500亿级园区(高新区)、1个1000亿级园区(经开区)、4个500亿级园区(江油高新区、游仙高新区、安州工业园区、涪城临港经济发展区和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