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达州讯(陈本强 李沐语 记者 王晓英)近日,万源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召开,万源市委书记吴晓勇,市委副书记、市长倪欣出席,200多位各界代表到场为该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支招。
为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会上,万源市委、市政府对优秀企业(家)代表进行了表彰,授予四川骏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仁德等10名企业家“万源市十大杰出万商”、四川海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红坪等10名企业家“万源市十大优秀万商”、万源市巴山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华等10名企业家“万源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四川发荣林业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万源市优秀民营企业”称号。
“发展民营经济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万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吴晓勇表示,一定要继续把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提升万源民营经济的总体规模和质量。
给政策
23条“真金白银”无限“暖心”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化组织保障……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万源市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制了《关于促进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万源23条”),全面明确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还拿出了23条政策措施,用“真金白银”为民营企业减负降本。
民间投资方面,明确保障民间资本平等进入市场,完善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机制,建立促进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公开发布项目推介清单,支持各类民间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社会服务、生态环保等项目建设运营。
减负降本方面,推出降低融资成本、降低房地成本、降低水电气成本、降低用工成本、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税费成本“组合套餐”。支持民营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债券融资;全面落实民营企业直接交易电量、富余电量、避峰填谷用电等政策,支持园区企业“打捆”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竞争力提升方面,支持提档升级、壮大规模,支持市场开拓、科技创新,支持总部经济,推动制度创新,加强人才保障。对首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民营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实施“英才计划”,对民营企业从事科技创新取得突出业绩的人才给予奖励。
营商环境方面,着重优化政务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营造尊商、亲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支持特色优势产业方面,明确支持对象为富硒茶叶加工、旧院黑鸡养殖及精深加工、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蜂养殖及蜂蜜加工、康养旅游服务产业,在享受“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系列政策上,再适当提高奖励补助标准。
组织保障方面,将组建“万源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建立完善“沟通协调、信息发布、帮扶联系、监督考核”四大工作机制,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优环境
“亲”“清”政商倍感“贴心”
“行业如森林,企业如大树,推动企业生根发芽、枝叶参天,必须要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培苗壮本,助推企业茁壮成长。”吴晓勇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始终把创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要切实提高政策“知晓度”,增强政策“兑现率”,让民营企业感受到“关心”;要强化“钱、地、人”各要素保障,让民营企业感触到“贴心”;要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让民营企业感觉到“舒心”。
为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万源市一并出台了提升行政效能的4个《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设置政务服务窗口,推行全程代办、空缺预审、并联审批制度,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为企业提供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最多跑一次”的优质高效服务。
“从无到有、从弱到大,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万源市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截至去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数量达2.27万户,从业人员达6.31万人,注册资本266.5亿元,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6.92亿元,占GDP比重达61.5%;实现税收收入5.3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8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