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玉萍 胡 强
小时候经历的一次井喷事故让冯学伟至今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
那时井架就矗立在他家的棉花地里。1979年夏日的一天,正在棉花地边玩耍的冯学伟突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油井喷射出几十米高的黑色液体,不一会儿就把碧绿的棉田覆盖了,结满青桃的棉树瞬间耷拉下了脑袋……像呵护孩子般细心照看这块棉花地,指望着棉花丰收后补贴家用的父母心疼得哭了。
尽管得到了补偿,地里的原油得到了清理,也换了新土,可第二年产量锐减,棉花闻上去还有股浓浓的油味。那种味道一直在冯学伟记忆中挥之不去。
今年46岁冯学伟个子1米77,貌不惊人,少言寡语,皮肤黝黑、走路飞快是他最明显的特征。他说自己和油特别有缘。1992年,冯学伟职业高中毕业后成为河南油田一名石油工人。2010年3月,冯学伟加入河南油田的西征队伍,成了西北油田采油二厂的一名巡线工。
他远离家乡亲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穿梭在沙漠戈壁,用脚步丈量着管线长度,用责任守护着油井平安。闲的时候,无涯的寂寞如同疯长的草,他会对着大漠喊,对着红柳唱,倾诉心中的思念,排泄烦躁的情绪。但渐渐的,他发现,他爱上了这里的一切。
面对国家一级重点原始胡杨林保护区,面对蜿蜒流过油区的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冯学伟心存敬畏。巡线的时候,他会拿一个垃圾袋,沿路捡拾废物、矿泉水瓶等垃圾,不让它们污染环境。“我最看不惯的就是随手乱扔垃圾,更痛恨的是那些见钱眼开偷偷排污的老板。”
今年5月的一天,冯学伟在TK637井巡井时发现,井场边有一大堆油污和垃圾。他跟踪追击,藏在红柳丛中蹲守,蚊虫叮了他一身包,终于发现是一家修井队排放的。他立即报告管理区。后来,这家修井队把油污、垃圾拉到了指定垃圾场,还受到了处罚。
光是和环保有关的奖励,冯学伟这两年就得过三次。
采油二厂管辖面积1187平方公里,拥有各类管线1629条,有的穿越道路,有的穿越水域,有的穿越农田。受塔里木河、克孜尔水库洪水和库车河山洪的影响,每年6月这里进入汛期。最让冯学伟担心的是,很多管道存在腐蚀和老化,一旦发生刺漏,后果不可想象。
冯学伟不敢有一丝懈怠。2018年7月4日9时,他用无人机对TH10120井周边水域进行巡查,无人机显示屏显示一处红柳丛附近冒出小水花,飞近看有黑色油渍。“不好,管线刺漏!”他立即报告。经查找是生产管线穿孔。抢险突击队及时赶到现场,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围堵、抢修、治污综合作业。
前几天,冯学伟又获得采油二厂特殊贡献奖,再一次让人对他刮目相看。
冯学伟在巡井中发现抽油机在现场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曲柄销子退扣事件,如果发现不及时,会造成抽油机拉翻,设备损坏,抽油机驴头、连杆,游梁从空中掉下来,砸坏井口采油树和生产管线,造成现场污染事件。他一直琢磨这个问题,终于,他在东部油田的一个微信群里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的玄机。他通过和对方沟通,和采油队领导一起反复琢磨,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冕形螺帽和压板上画上安全线,就能直观的判断曲柄销子是否退扣,可以有效预防现场抽油机拉翻、设备损坏、井口污染等事件发生。就这样简单的一道线,解决了设备损坏、井口污染大问题。今年1—5月发生抽油机曲柄销子退扣事件25台次,避免了设备重大损失和现场污染事件,还提高了油井采油生产时率,降低了巡井工劳动强度。
“不让一滴原油落地”是石油巡线人对环境的承诺,也是冯学伟对儿时那片棉花地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