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美姑县特色产业拓宽群众致富路

2019-9-16  10:43:39         稿件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近年来,美姑县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引领和省州政府的政策扶持下,立志拔掉制约发展的“穷根子”,“把脉开方、对症下药”,锁定产业脱贫目标精准施策,汇聚全局力量尽锐出战,依托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传统农业基础优势,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带领26万彝族同胞开启富有特色的“美姑实践”,闯出了一条兼具颜值与效益的蝶变之路。

精准脱贫

让特色资源变成绿色财源

在群山环绕,降雨丰沛的美姑县树窝乡树窝村竹类苗圃基地,600多万株竹苗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即将进入移植期。参与生产管理的村民吉米方尔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2月,村民们将1万亩簿地流转,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竹类产业,参与抚育管理的贫困农户每月都能获得2400元的保底工资,这样的好产业,让农户脱贫致富有了希望。

“树窝村的气候、土质适合竹产业的发展。”负责经营管理的凉山和拓新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代延林说,之前村民苦于没有资金,守着土地挨饿受穷;现在好了,通过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竹类产业,不仅让参与抚育管理的村民月月都有工资,3年出笋后,每年还可以为这里的村民带来2000多万元的收入。

再走进美姑县龙门乡,他们大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产业发展思路,投入2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规划种植大红炮花椒8000亩,全乡14个村实现全覆盖。

2017年,美姑县巴普镇曲吉瓦拖村人均收入4800元,其中人均花椒收入就达800元,成为仅次于外出务工收入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个曾经的极贫困村一举摘下了“穷帽子”。

如今,花椒已成为美姑县的“致富果”,据统计,截至2018年,美姑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预计产量0.1万吨,产值1.58亿元。

发展产业

提升产业品质和质量

产业富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美姑县把培育“美姑美”特色农产品品牌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增实力的重要抓手,以“创园区、建基地、兴大户”为重点,制定产业发展奖补等多项扶持办法,县级财政每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5000万元,其中2019年整合1.3亿元,对成功挂牌的省、州、县级园区,县级基地和家庭农牧场(种植养殖大户)给予奖补。

与此同时,推行出台“五抓五促”政策,强力推进“1+X”生态产业发展,发展以“经济林木+草+畜禽”“经济林木+薯类”等立体和环保农业模式,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拓宽农民致富路,让特色资源变成绿色财源。3年间,全县脱贫4.4万人,其中依靠农业产业发展脱贫2.5万人。

在产业振兴过程中,美姑重点抓好“四大工程”,实施“十百千万” 工程,致力于建设产业园区、培育发展大户、增加种植养殖产业效益。

截至2019年,美姑县规划、开工建设肉牛养殖示范场20个,乌金猪养殖场5个,美姑山羊原种场、育肥场4个,岩鹰鸡繁育基地5个;新建大红袍花椒示范种植园5个,食用菌、果蔬、果薯、果药种植基地9个,新建金银花、川续断、油牡丹、附子种植基地13个,新增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4.5万亩;培育合作社143个,家庭农场65个。

立足现代农业,美姑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思路,继续加大县域内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力度,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特产品,新建一批农特产品加工设施和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巩固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今日的美姑县,产业矩阵已具雏形,发展高地正在崛起。

 吉晓英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胡智  陈国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