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黑水麻窝乡:脱贫路上的美丽“嬗变”

2018-11-9  15:40:55         稿件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干净整洁的街道纵横交错,产业基地中的青红脆李树在风中摇曳,孕育着明年春来新的茁壮生长……近日,记者走进深秋时节的黑水县麻窝乡,在漫山的彩林映衬下,麻窝乡的村村寨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乡村景象,让人感受到村民脱贫后的自豪与喜悦。

做好脱贫攻坚的“复习课”

麻窝乡牙窝村是2015年省定贫困村,2016年达到退出贫困标准,全村顺利脱贫。这两年,通过回头看、回头帮,牙窝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宽广。

“2016年全村脱贫以来,党和政府对牙窝村的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村支部书记斯达拉告诉记者,“就今年来讲,已陆续投入资金11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的维护与新建,目的是让我们村民的生产生活更方便。”

同时,牙窝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成立三个村民合作社,流转400亩土地用来种植特色水果和中药材,最大限度地释放土地价值,让村民能够从土地里刨出“真金白银”。

而集体经济作为该村脱贫奔康的重要一环,已取得了良好效果。

驻村工作队成员刘林丹向记者透露:“我们不断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方法,根据村上实际情况,确立了养殖藏香猪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首选。”据了解,在去年的集体经济分红中,除了拿出一部分作为集体经济后续发展,牙窝村每户还分了324元,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集体经济分红,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见过,真没想到有一天分红分到我的手上。”村民李格笑着说,“通过这两年的生活改变,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

数据显示,去年,牙窝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4万余元,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上好脱贫攻坚的“党建课”

牙窝村的成功实践,让麻窝乡其他村的扶贫思路更加明晰。

木日窝村与牙窝村隔沟相望,去年全村实现脱贫。在持续开展的扶贫工作中,木日窝村还注重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受益’是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工作开展中始终牢记的12个字。”木日窝村第一书记赵治霖谈起驻村工作,变得滔滔不绝。“我们每月不定期召开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例会,每月至少2次,主要是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切身困难。”

前段时间,贫困户小何木支面对一项难题心里发愁,眼看天气越来越冷,自己养殖的40余头牛还没有暖棚,于是她找到赵治霖,想争取扶贫政策支持。赵治霖召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全体人员召开工作例会,在会上作为议题提出,很快通过并上报乡政府,乡政府按照相关程序上报县农畜水局,将该户纳入暖棚建设户,小何木支的难题便很快得到解决。

木日窝村驻村工作队在扶贫工作具体开展中,时刻谨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充分激发党员引领示范效应,引领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村民何金今年30多岁,是一名党员。在木日窝村,勤劳的他已成为了远近为名的“鸡司令”。他饲养的凤尾鸡,从最初的200只,已经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只,今年就卖鸡蛋一项,已经赚了1.2万元。为此,何金还专门请了一名贫困户长期在他的鸡场务工,每个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

麻窝乡党委书记苏拉杨初告诉记者:“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助力脱贫攻坚,已经成为麻窝乡扶贫工作的有效手段,党员用个人实际行动引领团结,搭起了党群‘连心桥’。”

走好脱贫攻坚的“致富路”

引进专业农业公司流转土地787亩,成立劳务合作社,78名当地村民在流转地上固定务工,发放务工费达到33万余元;别窝村27户87名贫困户干劲十足……

“我们的脱贫信心来源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贫困户的精神面貌的改变。”第一书记杨梅说,“我们坚持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教育支持、医疗救助、政策兜底等措施持续增加贫困户收入。”

贫困户杨初格西就是其中的代表,除了农忙务工和公益性岗位带来的收入外,他今年购置了一辆拖拉机用来拉货,一天的收入达到270元。

“脱贫已不是问题,现在的目标就是致富。”杨初格西驾驶他的拖拉机到产业基地拉货的途中,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据悉,黑水县在持之以恒的脱贫攻坚中,既坚持不臆断、不懈怠,不折腾、不忽悠的奋进精神,保持绣花式的专注定力抓脱贫,又紧盯年度脱贫任务,在抓好脱贫巩固提升的基础上,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成果稳得住、能巩固、得提升,发扬好了工匠精神,为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筑牢了动力。

 胡伟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