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盛夏的午后,阳光把柏油路晒得发软,连空气里都翻腾着热浪。彭涛擦了把额角的汗,黝黑的脸庞在烈日下略显疲惫,蓝色工装后背已浸出大片深色。作为国网四川邻水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袁市供电所所长,当天16时许,他正蹲在袁市场镇11#台区特巡测温现场,手里攥着测温仪,屏幕上157.6℃的数字格外刺眼。
工作现场
“黄师傅,你看这温度。”他的声音在热浪里发飘,搭档黄东赶忙凑过来,眼睛猛地睁大。屏幕上11#台区低压刀闸C相连接处泛起了刺眼的红点,凑近仿佛能看到金属片已微微发红。
彭涛摸出手机,屏幕在强光下泛白,他指尖在发烫的玻璃上滑动,拨通了调度中心的电话。“10千伏丰袁线袁市场镇11#台区低压刀闸C相连接处接头过热,测温157.6℃,有断裂风险。”他蹲在变压器阴影里喊,裤腿被热气烘得发皱,“涉及袁市镇400余户居民、10余家商铺和袁市镇中心医院的正常用电,建议紧急停电抢修。”
挂了电话,他从工具包里翻出警戒线和发皱的笔记本。“先拉设安全围栏,把周边居民劝离。黄师傅,我们一起来制定下抢修方案。”
四十分钟后,现场作业开始。电杆上,抢修人员屏住呼吸拧动着扳手,金属咬合处的氧化层簌簌往下掉,汗水顺着安全帽系带往下淌。抢修车旁,彭涛和工作负责人黄东全神贯注地指挥着,蓝色工装在阳光下泛着光,后背很快浸出深色的汗渍。
“黄师傅,您过来阴凉处站会儿,这温度在太阳下呆久了容易中暑。”他嗓门有些哑,从上午9点特巡到现在,彭涛没顾上喝口水。抢修车后备厢里,冰镇的矿泉水瓶壁凝着水珠,却没人有空喝。
两小时后,新接头更换完毕。彭涛举着测温仪再测,45℃的数字让他松了口气。
当调度中心传来“可以送电”的指令时,彭涛心里的大石头这才落了下来,他正想蹲下歇息会,肚子便不由自主地疼了起来,黄东赶紧扶住他:“小伙子,你这结石要去医院看看,别逞能。”他摆了摆手,正准备从后备箱里拿出矿泉水一饮而尽,值班电话又响了——另一处台区因负荷过大,导致居民家里空调频频停机。
彭涛在工作现场
赶往新故障点赶的路上,车窗外的玉米叶卷着边,路边的小狗趴在树荫下吐舌头。彭涛忽然让司机拐个弯:“先顺路去趟刘师傅家的养鱼场,他们的充氧机昨天说有点问题,高温天可不能掉链子。”
晚上八点,夕阳把天空烧得通红,气温仍在39℃徘徊。供电所院子里,队员们瘫坐在台阶上,彭涛提着冰镇西瓜过来:“来,大家吃两块再干,等会儿还要去三个重载台区测负荷。”他自己拿起块边角,咬了两口就走进了值班室。
夜色渐浓,值班室的灯亮到了后半夜。彭涛趴在桌上整理抢修记录,笔尖划过纸张时,偶尔会停顿——手腕上那块运动手表,表带在白天的高温下,在皮肤上烙出浅浅的红痕。自今年3月到供电所以来,彭涛不知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夜晚,大风天气、雷雨季节、持续高温……他心中有太多的放心不下。
“涛哥,要不先眯会儿?”值班员杨潇轻声问道。彭涛抬头笑了笑,眼里布满红血丝:“等抢修车回来再说,今晚这么高的温度,设备说不定又要‘闹脾气’。”说着,他又拿起了台区分布图,手指在标注着重载线路和台区的位置上轻轻点了点。
窗外,居民家中仍有点点微光,像散落在黑夜里的星星。彭涛揉了揉发酸的肩膀,蓝色工装上的盐渍在灯光下泛着白,那是一天汗水蒸发后留下的印记。他拿起手电筒往楼下抢修车走去,身影很快融入浓稠的夜色里——高温不退,他的脚步就不会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