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群众喜领茶苗(唐续宗 摄)
“总书记关心的‘扶贫茶苗’来了!青川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茶苗来了!”10月20日上午8点10分,在热闹的锣鼓声、欢呼声中,承载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凝聚着浙江亲人的深情厚谊,从浙江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出发,一辆满载1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的冷藏车,经过两天两夜近两千公里长途奔袭,运抵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由此,安吉白茶正式落户青川,扎根青川热土。
首批100万株“白叶一号”中,60万株将种植于青坪村,柳河村和固井村各20万株。接收完茶苗后,广元市委书记王菲,副市长杨浩,省扶贫移民局调研员龙茂林,青川县委书记罗云,县委副书记、县长刘自强等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立即来到茶园,展开精心栽种。
户均年增收可超4300元
茶田里,专门回来种茶的青坪村6组村民葛敏格外兴奋:“有了安吉白茶,我以后就不用出去打工了。”葛敏是村里的贫困户,丈夫残疾,她常年在外地打工,这次是打定主意回家种茶了。
“茶苗之间的株距一定要达到30公分。”在种茶现场,来自浙江的土专家张根才拿着锄头给村民示范。专家们还将蹲点指导一段时间,帮助受捐茶农解决种植问题。据介绍,除前期手把手指导外,后期管理中,浙江方面还将用微信等方式进行远程指导,现已建起了“三省四县白叶一号战斗群”。青川已与浙江茶叶集团签订协议保障种植户收益。这批安吉白茶在青川投产后,浙江茶叶集团将按当时市场价收购。若后期规模在2000亩以下,浙茶集团将派技术员到青川指导加工;若后期规模超过2000亩,浙茶集团将在当地建茶叶加工厂进行就地加工。
一株株青翠的茶苗凝聚着浓浓的深情厚谊。今年4月9日,安吉县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并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赓即,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方面立即落实,在三进西部考察茶叶生长环境后,确定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等3省4县的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作为受捐对象。
“安吉县黄杜村将向青川县捐赠450万株白茶,并从栽种、管护、销售等实行‘包产包销’一条龙服务。这批茶苗投产后,产值将达8400元/亩,预计能帮助青川县沙州、关庄、瓦砾等9个乡镇18个村的512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4300元以上。”7月3日,安吉“白叶一号”茶苗捐赠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消息传来,青川全县沸腾了,大家欢欣鼓舞,并纷纷立刻行动起来。
青川县委县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强烈的使命担当,把“白叶一号”项目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区”创建的先导工程、示范工程、重点工程,第一时间成立了安吉白茶扶贫项目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为了给安吉白茶苗安好家,该县在沙州、关庄等9个乡镇18个村启动建设安吉“白叶一号”基地,初步规划面积 1500 亩,预计总投入2288万元。
“青坪村预计5天可以种完,4年后初产,平均一亩的产值可以达到8400元。”青坪村支书王永明说,将按照县里探索推行的“业主+基地+村集体+贫困户”模式,打造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白叶一号”产业基地,并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等“五金”收益分配机制,使村民获得可观的收入。
“让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
“安吉白茶在青川落地生根,这将为全县决战脱贫摘帽、决胜全面小康注入活力、再添动力。”罗云说,青川是“中国茶乡”,有3000多年种植历史,新老茶园总面积达到27.3万亩,综合产值达11.98亿元。这次将抢抓安吉白茶入驻青川这一重大机遇,立足实际,坚持“茶产业发展3+3”路径,即安吉发展的定力+青川不屈的精神,安吉的发展经验+青川的优势资源,安吉成熟的种植技术+青川悠久的种茶历史,直接带动青川茶产业上档升级,实实在在“让一片叶子再富一方百姓”,努力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浙江亲人的深情厚谊。
“浙江亲人”,多么亲切的称呼!的确,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抛开古代不说,川浙两地的深层次情谊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从1996年起,浙江先后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灾后重建和对口支援等方面给予四川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目前,浙江帮扶四川贫困县已达40个,“浙川路”“川浙产业合作园”“青川智慧岛”等项目见证着浙江帮扶四川的情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安吉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无限深情,与青川县缔结为友好县市,在人才交流、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等方面给予青川巨大的支持。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指引下,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把安吉和青川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请总书记放心,25万青川人民将认真学习黄杜村干部群众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奋力将‘扶贫茶苗’变为‘致富之苗’,奋力续写好‘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新故事。 ”刘自强说。(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侯东 黄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