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坐标下,电网企业必须把握新时代特点、树立新时代思维,履行新使命、实现新作为,把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人民电业为人民”优良传统的新时代内涵。
视线锁定德阳市中江县。让贫困群众从“用上电”迈向“用好电”,再到如今人人称赞的“电好用”,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首创“三本台账”扶贫工作长效联系机制,落实驻村帮扶工作责任,保障电网建设,以产业“造血”扶贫、教育扶“智”、爱心捐赠暖心活动等多项措施,发挥电力行业优势,助力中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解决用电“卡脖子”
保证贫困群众“用上电”
电饭煲、洗衣机、电视机、打谷机……在中江县汉卿村、辉山村、银宝村等贫困村,农户家中的电器越来越多。这源于该公司着力构建稳定电力保障网,积极推广“以电代柴”,守护绿水青山,让贫困村通上动力电、农户用上放心电。
入冬以来,中江仓山镇响滩村14组的村民正为缺电供暖、寒冬难熬而发愁,一台10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已经安装完毕,为当地的70户村民提供了稳定、安全的生产生活用电。
“我们新投入的电网改造保证每户的户均容量、供电容量达到2个千瓦,将保证满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用电,让百姓用上放心电。” 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农电负责人陈文元如是说。
为了彻底消除农户用电“卡脖子”现象,今年供电部门对中江农村电网3832个台区进行摸排。针对排查出的596个低电压台区,德阳供电公司制定了“中江县低电压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今年将首先完成52个低电压严重台区的改造。
“电视机、洗衣机,甚至那些锅碗瓢盆都是政府置备的。特别是夏天收割麦子,用打谷机一天就能全部打完,而以前人工收割至少要三四天。”说起现在的生活,铜锣村的村民李文德连连表示满意。
再也不用担心突然跳闸,孩子们也不会在漆黑的夜里冷得瑟瑟发抖了,供电部门用行动温暖了老百姓的心。
电网建设助力“造血”扶贫
保证贫困群众“用好电”
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贫困地区是能源惠民工程的重点区域,通过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和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要让贫困村到2020年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而在精准脱贫的识别标准中,农网改造也作为硬性标准列入了脱贫识别体系。
近年来,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大力投入资金建设电网,在助力当地百姓产业扶贫的工作中起到“定海神针”的关键作用。
“石垭子村在2015年脱贫后,主要抓产业提升,发展芍药特色药材、观光旅游。电力供应更稳定、用电管理更规范,为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强的保障。”石垭子村党支部书记蒋辉告诉记者,以农业灌溉为例,以前要走三四里路挑水,现在新建了光伏提灌站,能覆盖几千平方米。种一亩芍药老百姓能收入两万元,保证了灌溉,就能扩大种植和观光范围,收入就增加了。
德阳电网薄弱点在中江,经过几年努力,中江目前共有不同等级变电站17座。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8年,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投资4269.34万元,实施了64个农网升级工程项目。
同时,该公司安排专项资金解决低电压治理工作,新建10KV线路9.67km;新增配变14台1915KVA,增容配变8台800KVA,新建低压线路30.76km,惠农户数2561户,贫困户供电质量得到了保证,满足了用电需求,破解了贫困户用电瓶颈,提升了安全用电水平。
有了电力保障,贫困村的村民开始全力以赴,大力发展产业,迈上脱贫奔康的幸福大道。
因为消除了村里低电压问题,如今青藕粮食专合社流转了200多户在外务工村民的土地,种植优质稻谷,长年聘请40余人在专合社务工。青藕村村民王安琼说:“我在厂里干活,效益比往年好得多,往年一年才三四千块钱收入,现在一年有一万多块钱收入了。”
该村妇女主任王晓洪说,去年电力改造完成后,村上今年发展了优质香米加工厂、蚕桑基地、畜牧和水产基地,预计今年人均收入将增加400到500元。
“电力书记”挖穷根
贫困群众称赞“电好用”
“王书记三天两头就要来我家看一次,帮忙检查电路是否老化。”“王书记硬是守着我搬进了新居,监督我安装好用电设备,确保了用电正常、安全才走。”“说实话,这些驻村干部真的贴心,把我们当作家人,把我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
这是中江县富兴镇汉卿村、辉山村、银宝村的贫困村民的心声,他们口中的“王书记”,就是中江县供电分公司的党员王强。
2018年,该公司全力落实驻村帮扶工作责任,成立了总经理、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五个一”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领导、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及供电所员工共计146名人员组成帮扶队伍,共计帮扶786户贫困户。王强作为抽调的5名优秀员工之一,担任了三个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深扎农村开始了电力帮扶拔穷根的工作。
针对村上电路陈旧老化、停电频繁等现象,王强及时向公司反馈。在拨付专项资金帮扶的情况下,对三个贫困村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大大提升了村里的供电可靠性。
“小王来了后办了不少实事,跑前跑后帮我们村修公路、修线路,还定期组织电力员工给我们检查电线、电器,确实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每次一提起这位“电力书记”,村民吴奶奶就会竖着大拇指赞不绝口。
贫困村脱贫致富不仅要在硬件设施上下功夫,更需要转变观念和掌握脱贫技能。驻村的几个月里,王强帮助村民养成了好习惯,鼓励村民上夜校,还请老师为村民讲解党的惠民政策、培训电力安全常识和养殖技术等。如今,三个贫困村的风貌有了改善,村民们开始自发寻找致富项目,积极投身到生产劳动中。
像王强这样深入联系贫困村的鲜活例子比比皆是,该公司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正在深入进行。
“让老百姓觉得电好用,我们要提供最优质的用电服务。”该公司总经理陈默表示,公司首创“三本台账”工作联系机制,确保群众用电安全、稳定、后续服务到位。
今年4月底,该公司出动349人次,完成了全县3313户贫困户安全用电入户检查,消除安全隐患118处。积极开展贫困户用电情况“回头看”和“回头帮”,确保贫困人口户户通电,生活电器均能正常使用,贫困人口生活用电保障率100%。
记者走访了解到,每一个国网中江县供电公司的帮扶人员都会坚持“5+1+1”工作制,即每周五天工作日加上一天扶贫工作日,还要加上每个月17日的扶贫走访日,风雨无阻,做到业务工作与帮扶工作两不误。
坚持入户调查,中江电力人“进家门、见本人”针对性地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和措施,根据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和不同需求,为贫困户提供脱贫产业起步物资。今年来,发放111只鸡苗、108斤饲料;入冬以来,公司发动员工冬季送温暖,捐赠衣物上百件;“扶贫日”员工自愿捐款10700元,同时开展“以购代扶”,采购各类农副产品5784元助力精准脱贫。
保证用电服务到位,还要送来特色产业帮扶。在中江县23个乡镇投入129万元,建立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容量共计804KW。截至今年10月底,该公司光伏发电共计333719千万时,惠及农户1293户。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中,国家电网公司主动扛起央企责任,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发挥资源、技术、管理、服务优势,制定实施包括村村通动力电工程、国家光伏扶贫项目接网工程、定点扶贫工程的“国网阳光扶贫行动”计划,努力为脱贫攻坚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撑。中江县供电分公司扎根基层,用心、用情、用力,努力为脱贫攻坚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撑,助力定点扶贫县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电”亮了中江山乡扶贫奔康的道路!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