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息战乱,遂得安宁”,这里因水而生,逐水而居,城水相依的遂宁由始至终,吉祥,温润。
但是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遂宁,也未能避免大多数城市类似的发展命运:“因水而忧”。“城市看海”成为了人民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城市病”。
而现在,绿色已然成为这座城市的基础色调。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历来是川中大邑、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2020年7月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赋予了遂宁“两目标一任务”的新定位:即建设联动成渝的重要门户枢纽、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和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遂宁坚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理念,进一步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这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水资源保护,意义深远。
那么这个故事,就要从2013年说起……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建设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城市建设理念的重大转变,对于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4月,国家住建部、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批准遂宁等16个城市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遂宁市是四川唯一入选城市,也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的地级市。
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长江上游、涪江中游,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但受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影响,“水多”、“水少”、“水脏”、“水堵”等问题长期存在。在成功申报成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后,遂宁在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供参考借鉴的基础上,针对中国西部丘陵地区自然生态本底和遂宁的城市发展现状,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创新探索,以目标为导向谋划新区建设,以问题为导向“双修”旧城,在试点期内成功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六大体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李文杰:
作为全国顶尖的规划设计单位,我院参与了很多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的服务咨询工作。遂宁积极摸索、大胆创新,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特色经验和做法,摸索出来了一套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城市提供的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首先,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规划引领、试点打样、全域推进的模式。2015年,遂宁就编制了全市的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确定了五大项24小项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同时修订了城市排水防涝和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形成了科学完善的引领体系。试点初期,遂宁选取了31个项目作为试点打样,项目类型包括了建筑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等类型,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用于全域的海绵城市推进。其次,遂宁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整治城市内涝积水和黑臭水体。遂宁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一系列的措施,来整治城市内涝积水点。目前城区面对强降雨的能力相比海绵城市建设之前明显提升。遂宁还通过了控源减污、内源治理、及河长制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升城市水环境。遂宁也成为第一批全国消除黑臭水体的城市。
除此之外,遂宁在项目实施的同时,还深入研究技术上的最优解。通过现场打样、模拟试验、多方案对比,创新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努力用“小”“巧”“省”的办法解决大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李文杰:
遂宁坚持因地制宜和技术创新,大大降低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本。一方面,遂宁大量推广本地材料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这个施工成本。另一方面,遂宁坚持技术创新,比如,道路雨水口微创改造技术和道路边带透水技术。这些技术一方面能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另一方面又避免大开大挖。这些技术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并在遂宁全面推广使用。
雨水口“微创”改造技术;道路边带透水技术;调蓄利用渗透新工艺;“海绵卓筒井”。遂宁创新的“四大发明”,获得国家专利3项,他们既兼顾了生态、安全,又做到了经济、适用,不仅得到业界专家的广泛认可,也为其他城市和地区创新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提供了借鉴和示范。
科学完善的规划引领体系;因地制宜的项目运作体系;整体联动的组织工作体系;经济适用的技术保障体系;全面监管的建设管控体系;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体系。这因地制宜建立的“六大体系”,有效解决了困扰遂宁城市发展的“城市病”。
政府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所以群众满意是检验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的最终标尺,这样才能为市民带来不一样的“生态体验”。所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遂宁坚持问题导向,不仅做内涝治理、雨污分流、径流控制等海绵化改造内容,还及时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普遍关注的道路破损、停车难、环境差等问题,既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又实现“路平、灯亮、水通、景美”的民生发展目标,深受当地老百姓好评。
四川省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副局长 黄洪波:
通过5年的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韧性不断加强,城市内涝得到有效治理,河道水质明显改善,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群众由“被动接受海绵”转为“主动参与海绵”,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满意度与参与度也随之提高。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镇江寺街道办事处大东街社区 主任 贺亚军:
刚开始打造海绵城市的时候,一些居民感觉搭上架子,影响了他们出行,好多人都不愿意理解。经过最后后期打造成海绵城市过后,看起宽敞明亮了,他们都竖起了大拇指。老百姓说现在哪怕是下雨天,我们穿布鞋都不怕了,都可以上街,自由自在的行走了。
四川省遂宁市 小区居民 :
最大的感受就是下再大的雨没有水坑了,然后周围的环境变得很好了,绿色之类的都长得很茂盛,然后看起来很舒心。然后平时带小朋友出来玩都很高兴很开心。
四川省遂宁市顺南街小学 教科室主任 吕清平:
通过海绵工程改造以后,我们学校整个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孩子们在下雨天也可以到操场上自由的活动,操场不会积水。整个学校的外部它的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镇江寺办事处外边的街道经过海绵工程改造以后,他的路面经过黑化,然后设立了红领巾通道,孩子们在等待进校的时候就显得特别的安全,家长们非常的满意。
遂州大地山青水秀、天朗气清,他们真正实现了生态美、百姓乐的有机统一。
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已然结束,现在的遂宁正式迈入全域建设海绵城市时期。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建成的海绵项目也需要精心的管理和运维。基于此,遂宁打造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将海绵城市建设的行政管理、业务指导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做到长效管理。如今,“绿色遂宁”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一张绿色发展名片。
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 党工委委员、副主任 税清安:
三年试点工作虽然已经结束,但建设海绵城市我们永远不会停止。河东新区一定会长期坚持海绵城市理念,坚持低影响开发,坚持全域海绵,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设美丽公园城市样板,打造高品质宜居幸福城市典范。
四川省遂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副局长 黄洪波:
2019年2月,遂宁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为遂宁海绵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下一步遂宁将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海绵城市地方立法,持续深入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把海绵城市建设这项民生实事抓好抓实。
显山露水,山水相融。下一步,遂宁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要载体,奋力打造中国西部丘陵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创新典范、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原生态样板”。他们因地制宜,涵养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立志将遂宁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具有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遂宁人将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中部崛起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而他们围绕四川省委赋予的新定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实现中部崛起的步伐,也越发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