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成都“碳惠天府”亮相 COP30:《2025 碳普惠发展白皮书》发布,成都经验获全球瞩目

2025-11-19  15:41:59         稿件来源: 今日西南

近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召开,成都“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受邀出席。平台携手能链智电等16家国内外权威机构,面向全球发布《2025碳普惠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分享了成都在公众碳普惠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中国城市力量。

作为成都市人民政府、市生态环境局指导支持,成都产投集团下属成都数据集团建设运营的政府公益性平台,“碳惠天府”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多元协同模式,首创“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双路径制度设计,持续构建城市可持续碳普惠生态圈。

此次“白皮书”系统梳理政策演进、市场动态以及技术创新,不仅呈现了中国从“全民碳路”到“全域减碳”的转型历程,还收录了国际碳普惠领域的前沿实践与创新突破,覆盖五大洲全部区域,旨在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公众参与 +产业协同”的中国方案。相较2024年版本,本年度“白皮书”首次创新性构建碳普惠平台五星评价体系,旨在从用户、场景、产品、体验、交易五大维度,为行业树立可量化、可对标、可迭代的标准化发展标杆。

在碳普惠融合创新方面,碳普惠“+”成为新趋势,碳普惠已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特色文旅、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开展特色融合应用。成都“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代表在会上分享了当地碳普惠领域的发展成果与创新实践。历经五年深耕,“碳惠天府”已从地方制度创新升级为用户规模近400万的全民行动平台,覆盖绿色出行、低碳消费等六大类生活场景。深入挖掘古蜀、三国、大熊猫、川菜等成都特色文化元素,与科普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度融合,通过衔接公众低碳行为、公益机构与企业资源,平台实现个体减排行为向切实公益成果的转化,生动践行“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的重要实践,成都的探索既为中国“双碳”目标在市民层面的落地提供了鲜活样本,也为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碳普惠机制的推广应用贡献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成都经验”。

在公众环境教育领域,成都推动碳普惠与科普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出创新传播载体。由成都“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延边大学出版社及海诺尔环保科普基地联合策划的《垃圾的奇妙旅程》科普读物,在会上完成首次亮相。作为国内首部以“垃圾的生命旅程”为叙事主线的作品,该书创新融合历史穿越、互动设计与绿色科技元素,以沉浸式环保科普立体书的形式,通过精巧设计让晦涩的环保知识变得可感可玩。书籍聚焦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用系统性视角展现中国绿色转型的实践成果,深入挖掘废弃物背后的资源价值与发展潜力,摒弃刻板说教实现寓教于乐。这种将碳普惠理念融入科普产品的探索,不仅丰富了环境教育的形式与内涵,更搭建起公众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的新桥梁,生动诠释了碳普惠在提升公众生态认知层面的创新应用价值,为环境教育创新提供了鲜活范例。

同时,“碳惠天府”立足成都特色,在场景融合与公益转化上打造了兼具辨识度与实效性的创新实践,让低碳理念深度融入城市生活。

在大熊猫文化联动低碳实践方面,平台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深度合作,以线上数字博物馆和专属低碳场景为载体,将公众日常低碳行为与大熊猫文化传播相结合,累计带动超500万人次参与低碳行为,让生态保护理念随文化传播深入人心。在公益成果转化方面,平台实现公益闭环转化落地见效,用户可将低碳行为积累的碳积分捐赠至公益计划,平台再联合社会责任企业,向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站等自然保护机构捐赠日常所需物资,让个体的低碳选择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保护成果,高效衔接公众参与、公益需求与企业资源。创新打造低碳场景方面,依托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的成都绿道系统,平台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低碳骑行场景,市民可通过文化打卡、主题路线探索等方式参与低碳休闲,在享受“推窗见雪山”生态福利的同时践行绿色生活“碳惠天府”的系列探索,既走出了贴合本地特色的碳普惠路径,更以实际行动印证:碳普惠不仅是有效的减排工具,更是连接公众日常行动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桥梁,为超大城市低碳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作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的重要实践,“碳惠天府”的探索既为中国“双碳”目标在市民层面落地提供了鲜活样本,也为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碳普惠机制应用贡献了可复制的“成都经验”。展望2025年,平台计划实现用户规模突破400万,推动碳普惠与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展应用边界。同时,“碳惠天府”也将持续加强国际合作,推广碳普惠理念与成都实践,让“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球落地生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