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的新要求。岁末年初,总结和回顾2017年的经济工作不难发现,“环保”已经成为举国上下的热点话题,环保督察对企业关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环保与地方经济发展矛盾如何化解?环保倒逼转型是否显效?传统的高耗能工业园区怎样向清洁生产、综合利用、零排放的绿色循环经济园区转型?对于这些棘手的问题,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结合石棉县资源禀赋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实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压茬落实中央对四川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清洁能源基地和重要水源涵养地的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县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已累计淘汰关停企业20家,淘汰落后产能34.5万吨,工业增加值和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0%和5.6%,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4吨、烟(粉)排放37吨。”四川石棉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李晓军自信地说。
“没有想到的是,我们今年4月才开始的环保整治目前已效果初显,一年节约标准煤7.4万吨,同时通过对水、气、渣的综合治理,给企业增加了1.6亿元的产值。”四川蓝海化工副总经理周波高兴地说。
图为新建的四川石棉工业园展厅,集中展示了石棉工业园的发展、规划、理念等。陈一 摄
环保答卷:工业园区已淘汰关停企业20家
四川石棉县之名源自“石棉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矿命名的县,矿产资源业、工业产业历来都是石棉县主导产业之一。位于该县回隆乡竹马村的竹马工业园区始建于2006年,如今已是省级工业园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全国独立工矿区产业接续发展园区、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三基地、六园区”之一。
2017年,四川全省启动“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行动,关停整治给出明确“时间表”,全省多地、多部门正在联合进行全面排查摸底。按照“关闭一批、整改一批、入园一批”等措施,成都平原地区“散、乱、污”企业要在2017年12月底前分类整治到位,其他地区“散、乱、污”企业要在2018年12月底前分类整治到位。
环保风暴下,已经入驻28家生产型企业的竹马工业园区该何去何从?
“园区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淘汰落后产能,走循环发展经济道路。”李晓军告诉记者,石棉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与产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园区入驻企业设置了严格的准入门槛和审查制度。
据了解,竹马工业园区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三个凡是”和“一确保”工作要求,凡是淘汰禁止类、不符合园区产业规划、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禁止入园,确保不发生环保安全事故。
“按照四川省和雅安市的要求,由市监测站每季度对辖区7家国控企业、1家省控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工作,监测结果直接在四川省环保厅官网公示。我们还引入了第三方监测机构,开展委托监测。”石棉工业园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监测外,我们还要求全部的企业必须就自己的生产工艺和监测情况进行实时公示,做到公开透明。
石棉工业园区内企业设立的环保公示牌,就监测数据和达标情况实时公布。陈一 摄
今年截至目前,石棉县对园区各企业开展各项检查工作306次,园区企业累计投入改造资金1.5亿元。近年来,园区累计已淘汰关停企业20家,淘汰落后产能34.5万吨,工业增加值和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0%和5.6%,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4吨。
环保倒逼企业升级显效 园区企业实现“借绿增收”
在环保风暴下,企业如何解决发展与环保的矛盾?生产现状如何?12月16日,记者带着以上问题走进了石棉工业园。
清澈的竹马河横穿整个竹马工业园,彩林与雪山相辉映,别有一番景致。
位于竹马工业园区的四环锌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环公司”)几大厂区生产如火如荼。在每个厂区的大门口,环保公示电子显示屏不停播报实时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环境监测数据。
四环公司的新型脱硫处理设备。陈一 摄
“按照国家循环经济园区相关标准,公司先后投入6000万元用于生产转型和设备升级。”据该公司总工程师米勇介绍,直至今年,企业才完全形成从锌精粉进厂至产品出厂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锌焙砂、电解锌、污水处理、电锌废渣处理及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确保了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中间产物充分回收、循环利用,各项监控指标达到了生产环节零排放的循环经济考核要求。
利用电解锌废渣提取锗、银等稀贵金属,是四环公司新增的一项重要生产环节。米勇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改良废渣处理工艺,尾气脱硫系统升级改造,公司今年投入了资金1620万元,建起了新型脱硫处理设备。该设备和技术目前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在1200摄氏度的高温下,先将废渣中的锗等有色金属回收,水淬后再重选回收铁、银等金属,所剩的煤渣全封闭式地出售给水泥厂,实现了煤渣、冶炼废渣等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实现了工业园区内冶炼企业与建材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目前,该公司年产电解锌6万吨,锗20吨。
四环公司的工人师傅介绍工厂的生产流程和环保监测情况。陈一 摄
“我们也没想到,环保倒逼我们转型升级会带来如此大的经济效益。”石棉工业园的另一家企业——蓝海化工的副总经理周波由衷地表示,公司在4月份先后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上马了铬磷渣综合利用、黄磷尾气综合利用等项目。建立起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经测算,成功实施该节能环保技术改造项目以来,一年不仅可以节约标准煤7.4万吨,同时通过“变废为宝”给企业增加1.6亿元的产值。“我们下一步还将投入1000多万元,不仅用于生产设备的升级,而且还将用于厂区周边环境的绿化,我们从环境中受益,也同样要回报社会,回报大自然。”
蓝海化工从日本进口的全封闭式加工设备。陈一 摄
“我们不仅要关停、淘汰落后产能,而且要在循环经济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李晓军告诉记者,目前,园区的四环公司、蓝海化工等企业先后建成锌废渣综合利用、铬磷渣综合利用、黄磷尾气综合利用等项目,实现了锌废渣和黄磷废渣的全部综合利用,使整个生产过程无渣可弃,逐步形成以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为主要特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蓝海化工厂区打出的标语“尊天重地,敬天爱人”。陈一 摄
石棉县委:五年内基本消化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
据了解,2017年5月11日,中共石棉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响亮提出了“1237”发展战略,贯穿“听党话、顺民意、懂规矩、守底线、敢担当、促发展”的从严管党治党1条主线;明确打造成昆高速大驿站和四川旅游新兴地2个定位;争当转型升级、绿而美绿变金、统筹城乡的3项示范;打好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深化改革、项目工作、产业立县、交通次枢纽建设、城市品质功能提升大7大会战。同时,还确定了五年内基本完成环保“四大目标”,即全县水、空气、土壤“三大战役”涉及的指标持续向好,三年内建成生产生活必备的环保设施设备,五年内基本消化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不出现一件有影响、恶性的环保事件,加快建设成都平原全面小康先行区。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要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实现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四川省政协常委、区域经济专家廖果表示,创新驱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要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
“坚守环境保护这条底线——工业经济的生命线。下一步,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强和引导园区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谈到园区下一步的发展,站在石棉工业园展厅向记者介绍的李晓军充满信心,“我们只有始终践行绿色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