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宽窄是中国文化基因

2019-1-11  11:52:47         稿件来源: 企业家日报

宽窄可以无限制地放大,也可以无限制地缩小。

但是严格来讲,宽和窄这两个字本身也标明了在这种文化、这种智慧之中,其实它应该是有边界的。

■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吴满意

参加2018宽窄哲学高峰论坛,上午看了听了的《宽窄九章——写给大众的哲学》是四川文化界近十年来展示巴蜀文化思考研究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有广度的作品。这引发人们对文化哲学有更多的思考。

上午有位专家讲到,把宽窄哲学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概念,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契机,而与其从不同的学科去研究宽窄,倒不如直接就提出来研究宽窄学,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学科,集中各个学科、各位专家的智慧来进行攻关。个人认为,过去分得太细,还不如走向宏观。这是一个粗浅的建议。

量子纠缠现象不也是以现代最新的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和发现证明了“宽窄”,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智慧拥有着无限的伸缩性。因此我个人就讲,宽窄首先是一种思维,正是通过这种思维,负载着很多的认知;宽窄也是一种行为,像自然科学里空间聚类的状况;宽窄也是一种形态,什么样的形态?就是人生存、生活和生命之存在的三种形态。如果说古人有一个概念叫三生有幸,我觉得如今我们借助于宽窄文化、宽窄现象,去仔细体会把握,甚至去践行、提升生存的质量、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这才是真正的三生有幸。“宽窄”还是一种通道,要深入研究作为中介而存在的转化机制问题。为什么说“宽窄”是一种通道?因为我觉得在宽窄之间,它应该是有中介的,没有中介。何谓宽就是窄,窄就是宽?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王川院长讲了命运共同体,从历史的角度讲了抗战。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从过去到今天恰恰也是一种宽窄,曾经造就了世界山河一片红的壮观景象。结果苏东剧变之后,范围缩减,有空间有时间。所以把宽窄作为一种标志性的概念,作为中国智慧中一种元问题、元概念、元哲学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建议干脆撇开具体学科,直接就来进行宽窄学的研究。因为这样的研究更能体现出真正中国文化的话语,我们不是要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吗?西方的一些概念是可以用的,但是真正从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和文化,和我们这个民族这么多年来的一种思维行为生活方式内在结合在一起的,恐怕宽窄作为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应该是成立的。

回过头来再看,说宽窄是一种通道,就意味着我们要去研究,要去思考在宽窄之间的这种转换中介、转成中介和转化中心。如果在宽带之间真的存在中介,我个人认为“瞬”这个字就是它的中介。俗话讲“一眨眼”的功夫,一眨眼,不就是“瞬”吗?一瞬不就完成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宽和窄不就一下子就连通了。

宽带是元概念,那么“瞬”就是一个次生概念,而这样的次生概念将会真正打通从宽到窄,从窄到宽的通道。当打通这个通道的时候,正是因为“瞬”,说明宽窄本身就是一个通道。除此之外,不管是把它作为一种思维,作为一种行为,作为一种形态,作为一种通道,和个体关联度更高的,宽窄其实是一种情怀。我们行走在宽窄之间,宽窄本身就是我们的生活,不仅是我们外在存在的一种方式。其实,我们内心有了宽窄,就会让我们思考处理很多问题。

有了宽窄这种情怀,心大或小都是在瞬间可以转换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情怀可能更关键。于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宽窄其实就是中国的文化基因,宽窄就是中国的智慧密码,我们打开了宽窄,我们把握了宽窄,也就找到了中国文化的基因,把握了中国智慧的密码。不然的话,就很难真正从文化的最深处去理解马克思讲的自由人联合体,也就没有办法把自由人联合体再借助于毛主席把它上升到世界人民大团结,也就没有办法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对这些观点的阐释,我觉得宽窄是可以提供文化支撑的。

宽窄可以无限制地放大,也可以无限制地缩小。但是严格来讲,宽和窄这两个字本身也标明了在这种文化、这种智慧之中,其实它应该是有边界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