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成都四门格局随时光宽窄变迁

2019-5-10  11:04:30         稿件来源: 企业家日报

方位有讲究,变迁有宽窄。狭窄与宽广是相对的,宽窄方位随城市进程而动,宽窄内涵随城市规划而变。城还是这座城,水还是这道水,过去的城市功能已经颠覆,成都新的城市“宽窄”格局已被形成。

■ 汪和兮之

成都人习惯把城门叫城门洞,旧日城门洞是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在心理上,城外天地虽大,生活则单调狭窄,城里空间虽小,内容丰富多彩。

每个城门对应城市一个方位,城门对于古代中国城市的意义远远超过当今。城市的格局、功能、文化与东南西北四道城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理学家章生道曾对中国古代四门文化含义阐述:东、南、西、北门分别与春夏秋冬四季相联系,“南门象征着温暖和生命,北门却代表着寒冷和死亡;盛大的庆典和仪式总是在南门或南郊,北门或北郊总是与军事有关”。

的确,古代成都就是这样布局的:西为禁地,东为沃土,南为供祠,北为寒地。古代成都布局与周易有关,北面为寒地和军事要地,历代这面都不热闹。如今西部军事首脑机关西部战区依旧在北校场。西面自古就是禁地,为窄出,八宝街宁夏街都是关犯人的地方,四大监上世纪末才从宁夏街迁出。解放前西门原住民多为挑夫、车夫、轿夫和平民百姓。

成都东面南面则是沃土,为宽进。又叫“东池”即如厕的地方,古人所见方便之地都选择东面。如今,在东面的十陵青龙埂上分布着明代的十座蜀王陵墓群,可见在古代东面属风水宝地。南为火,则选择“供祠”修建于此,这里有诸葛亮的祠堂武侯祠。

整个清朝时期,东门称“迎晖”,南门称“江桥”,西门称“清远”,北门称“大安”。 是按当时成都四门功能取名。有诗为证——《迎晖门》:“餐风栉雨历千年,楼望东河南下船。丝帛盐茶来往去,巴山蜀水带衣连。”东门大桥古名濯锦桥,九眼桥的水码头是当时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顺锦江直通乐山、重庆。有首诗这样描述清远门:“雄关古道锦城西,千载筹边青史题。曾响谯楼三遍鼓,今鸣人户几声鸡。”西面主要防止羌人吐蕃的骚扰,故曰“清远”。这是成都当时主要的防范要地。北门称“大安”,充满刀光剑影,有首诗写道:“五丁开出关山险,秦地风烟一路通。未见金牛临北驿,却听铁马啸西风。”如今,北校场附近依然有座五丁桥,秦岭有五丁山五丁峡五丁关地名,传说秦惠公时期与蜀王五丁力士有关。南门有座红牌楼,据《华阳县志》记载,“红牌楼堡距县南十里,明嘉靖中蜀王于此建坊,名曰红牌坊。”相传当时在红牌楼场镇南北街头各建有一处牌坊,蜀王建坊的目的是迎接西藏前来送贡礼、做生意的藏族同胞,故按藏族的风俗习惯将牌坊涂成红色。牌坊设三道龙门,门柱雕有龙凤图。如今红牌楼也是中国人景观大道——318国道川藏线起点。

嘉庆年间成都人杨燮作竹枝词,对成都四个方位形象描述:“‘鼓楼’西望‘满城’宽,‘鼓楼’南望‘王城’蟠。‘鼓楼’东望人烟密,‘鼓楼’北望号营盘。”

城市风格随时代转换。建国之后,成都城市建设得到大力发展,城市格局出现新的功能区分,北面是交通枢纽,以火车北站客运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外延为宽。

东面以工厂为主体,西面和南面是商业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的方位风格到一定程度转换,便会产生一种发展不均衡态势,尤其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城市财富积累效应出现畸形发展,北面的火车站荷花池批发市场管理混乱,小偷、抢贼大行其道,依旧是“寒地”;东面工厂经济效益普遍不好,下岗工人居多,西面商业发达,市局机关公务员多居此地过去“沃土”开始萧条,过去的“禁地”开始繁荣。南面依旧为“供祠”,高档社区层出不穷,有钱人都住那里。便形成了一句反映当时现状的流行语:“东穷、北匪、西贵、南富”。

步入21世纪之初,“东穷、北匪、西贵、南富”的格局被打破,均衡发展的城市定位调整。于是,在2000年左右就有了新的说辞:“中产城东,财富城北,人文城西,国际城南。”

东面腾笼换鸟,工厂全部迁出,原厂区用地全部用于商业住宅开发,国内外知名开发商相继进入,华润二十四城、万科城市花园、龙湖三千等系列高端楼盘相继建成;北门片区各种商业批发市场形成规模,治安得到有效治理;西门集中了成都的文化产业精髓:金沙遗址、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琴台路、文殊坊、省博物馆、送仙桥文物市场格局形成;南门桐梓林、新希望路高档社区颇具规模,南延线天府大道的市政府办公区、新会展中心、领事馆区片区,高新区都汇聚于此,城南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成都城市四个方位得到全面提升。

城还是这座城,水还是这道水,过去的城市功能已经颠覆,成都新的城市“宽窄”格局已被形成。

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成都又进一步调整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 城市空间优化“十字方针”,从城市空间优化起步,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统筹好产、城、人三大关系。

何为“中优”?即优化中心城区功能,降低核心区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扩大中心城区,并将“中优”范围扩大到五环以内。至此,成都延续了多年的经济发展“三个圈层”结构宣告终结。此举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疏解城市核心区非核心功能,促进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新划入中心城区的郫都、新都、龙泉驿、双流、温江等,成为居住地首选。目前大多还是发展洼地,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完全有能力承接产业,聚集人力。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过境迁,对城门的记忆存留在历史档案中,真可谓:宽窄方位随城市进程而动,宽窄内涵随城市规划而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