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刚跨出西南交通大学校门的蒲苏东怀揣着激情和梦想,来到了事业的起跑点——中铁科研院设计院,这里不仅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更是让他破茧成蝶,将梦想照进现实。从一名普通设计员开始,在与企业共成长的过程中,蒲苏东逐渐成长为设计院结构专业负责人、结构设计所所长、设计院成都地铁项目部副经理,更荣获“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成为引领结构设计专业技术发展的排头兵。
学研并进用劳动的汗水去升华匠心
面对诸多挑战,蒲苏东作为专业负人,加班加点,攻坚克难,凭着一股钻研的“匠人”精神,不断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他先后参与了成都、青岛、广州等多个大型重点项目的投标、设计、研究、施工配合工作。在成都地铁5号线工程设计交付前夕,蒲苏东的办公室照常灯火通明,一张张图纸在桌上堆成了小山。为了保证出图质量,他一头扎入图纸堆中,要在最后一点时间里再认真核查一遍。转眼,一个又一个加班的夜晚悄然流逝。清晨,和同事一起抱着一卷卷沉甸甸的蜡底图,走在送往印刷厂的路上,朝阳的晨光洒下,蒲苏东那满是疲惫的脸庞,却闪耀着坚毅的目光。
在该工程项目中,他研究出车站与市政高架桥同体合建关键技术、站桥共建减小地铁车站底板沉降值,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方案的跨领域综合考虑,形成了地上、地面、地下多维立体交通体系,大大提高了用地资源利用率,降低对后期规划的制约,提升了绿色城市轨道交通水平,该项目也因此荣获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二等奖;在成都地铁6号线工程中,参与研究了钢筋砼咬合桩+黏土砼咬合桩四咬合技术,成功运用于砂卵石地层,填补了强透水砂卵石地层长距离紧邻江河的深基坑设计的空白,同时以该技术为依托的“一种紧邻河流透水地层的基坑止水体系”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建设优秀活动成果二等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优秀QC小组二等奖。
勇挑重担登高而能赋
作为成都地铁项目部副经理、结构设计所的负责人,蒲苏东负责成都地铁多个线路、项目的设计技术审查、过程管理、业主配合,并具体负责结构所的团队管理与建设,日常工作繁杂而琐碎,而他总是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在日常工作中身先士卒。
在地铁设计项目的管理工作中,他优化调整项目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项目管理方法,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业主下达的各项任务,得到了业主的充分认可。担任成都地铁5号线一、二期工程5CZ6标、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TJ3标项目负责人期间,蒲苏东收集并编写了项目有关技术管理文件,组织设计人员多次到现场踏勘,在各专业设计负责人的配合下,协助项目部编制项目策划书中有关设计计划、质量计划和技术接口管理等内容,并组织实施、协调和调整。组织各专业负责人与全线总体单位、业主及相关方保持沟通,督导各专业做好互提资料和设计文件会签会审。组织各专业开展技术方案研究,并提出开展方案会审的计划安排;组织安排本项目组人员参与有关会议及设计汇报,并督促各专业负责人落实各次会议精神及审查意见。以周报形式定期向全线设计总体总包单位、所属项目部汇报项目进展情况,配合提供院日常管理所需要的资料。
他负责的项目获得“成都轨道交通集团2018年年度考核工点设计第一名、“中交成投“攻坚2018”劳动竞赛工点设计土建单项第一名”。蒲苏东带领的结构所团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最终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勘察设计任务,获得了各方业主的高度评价,荣获“2018年度中国中铁青年文明号”。
匠心所致 载誉而归
蒲苏东常年奋战在工程设计与技术管理的基层前线,严谨是他的态度,勤奋是他的信念,“5+2”“黑+白”常常是他的工作模式,他将企业作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去经营、去建设。蒲苏东在与企业共同成长的11年过程中,多次得到了业主和上级的表彰。2019年度获得了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度获得“成都轨道建设2018年度金牌勘察设计”;2018年度获得中交成投“攻坚2018劳动竞赛优秀设计个人”;2016年度获得“四川中铁建地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优秀设计者”;2015年度获得“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分公司优秀设计者”。
《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的事业》一书中说:“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他们或许没有出类拔萃的才干,没有宏伟远大的抱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然而,正是他们在工作中做出的一点一滴微不足道的贡献才成就了公司这个大集体的荣誉。”设计院正是有像蒲苏东这样的一个个平凡的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平凡的中共党员、地铁人的初心和使命,为成都轨道交通建设、设计院的发展和壮大而努力奋斗。
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蒲苏东时常告诫自己:展望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未来,任重而道远。作为广大地铁建设劳动者中的一员,他必将全力以赴续写成都地铁华章。不久的将来,陆续开通的成都地铁各条线路将彻底改变这座古老城市的面貌,改变人民群众的生活出行方式。一条条畅通快捷的铁轨能够证明,无数像蒲苏东一样的轨道交通劳动者,他们,在这里奋斗过。(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