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校秉承“德教为先、识传为本、绿色发展、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以国学经典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了以“精读国学-品味国学-践行国学”为主体的国学经典诵读体系,形成了“周周有诵读一月月有主题一期期有汇演一年年有成果”的国学经典诵读模式,逐步探索出了“国学诵读与学生德性养成”的德育新途径。目前,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
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特色——四个“化”
我校遵循文化传承和国学经典诵读的规律,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生活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呈现出了“模式化”、“ 系列化”、“主题化”、“ 生活化”等特点。
(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模式化。
从2017年9月至今,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已开展两届,目前已经形成了“周周有诵读一月月有主题一期期有汇演一年年有成果”的模式化体系。
“周周有诵读”——即每周二、四的语文早自习由班主任、语文老师或班级国学诵读委员组织本班同学进行20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诵读的教材为学校统一发放的《国学经典》、选修教材及校本教材,内容涉及传统文学中经典的诗、词、曲及现代文学中的经典文段,并且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篇国学经典读后感,相互交流学习。
“月月有主题”——结合学校实际,每月制定相应的诵读活动主题,如孝道、传统文化等,丰富诵读活动的方式。
“期期有汇演”——每学期举行一次以诵读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汇报表演,通过舞蹈、音乐、武术、书画等多种形式演绎国学经典,提高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加深对国学经典作品的理解,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年年出成果”——每年末对本年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梳理和归纳,结合学校实际,总结活动经验,并整理师生关于国学经典的读书笔记,结集成册,目前我校已编有一本国学经典教材——《诗词吟诵》。
(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体系化。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目前学校形成了“选读国学”一“精读国学”一“践行国学”的经典诵读活动体系。
1、 “选读国学”
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浅读入门书,先读《三字经》《弟子规》《中华诗词选》,再读《国学入门》《古文观止》;第二步,精读经典名著。如《论语》《孟子》《荀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坛经》等儒、道、释经典;再读《诗经》《周易》《春秋左传》《史记》《汉书》《淮南子》等;第三步,选读历代大儒的经典名篇。如《师说》《原道》等,进而扩大到选读历代史书之纪传、名家文集。
2、 “精读国学”
在诵读的基础上做到精读,将国学读懂,读透,如定期举办“百花讲坛”, 展示名师的才华与学识,为师生交流国学搭建校内平台;开展青年读书会等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诵读国学经典。
3、“践行国学”
诵读国学,不仅仅是在精神上对学生进行熏陶,还强调学以致用,让国学浸润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如我校每年在高考前夕会举行学习成人仪式活动,将高三学子聚集在一起,用国学中的经典故事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
(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主题化。
我校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尽责,为民族伟大复兴育人”的办学宗旨,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重任。目前,学校根据诵读国学经典的内容,结合中学生的德育目标,定期开展了八个主题活动月活动:
2月:“ 读国学,做文明的中学生”
3月:“读国学,做孝顺的中学生”
4月:“ 读国学,做担当的中学生”
5月:“ 读国学,做诚信的中学生”
9月:“ 读国学,做爱国的中学生”
10月:“读国学,做宽容的中学生”
11月 :“读国学,做自强的中学生”
12月 :‘读国学,做守纪的中学生”
毎一个主题活动月,学校都会围绕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以3月“ 读国学,做孝顺的中学生”主题活动月为例,学校结合《弟子规》中“入则孝”部分,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给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写一篇《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我为父母做一件感恩的事、我对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和家人参加一次扫墓等。同时,学校还进行”孝星”评选活动,如带着瘫痪父亲求学的张丽辉就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孝心美德少年”、“感动南充2015年度人物”、“最美营山人”。
(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生活化
国学教育就是本着立足实际,不搞花架子,以点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熏染学生的精神世界为第一要务和最终目的,为遵循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原则,学校创建了文化长廊,选取《弟子规》、《大学》、《孝经》、《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等古籍中的段落或句子,塑造感恩情怀;在校内各处摆放展板,内容上选取了《论语》、《孟子》、《中庸》、《荀子》、《诫子书》、《三字经》等典籍,力求贴近学生实际;
除了学校整体外部环境的熏染,还特别注重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校每年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开经典诵读活动,比如,针对新学期学生还没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学校结合《弟子规》中“泛爱众”的诵读内容开展集会活动,引导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和谐相处;学校还创造性的开展了双班名的设计、挂牌活动,每个班级根据各班的情况从国学典籍中选取词句,设计自己班级的另一个名字,并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诸如“睿智班”、“仁和班”、“智信班”等新的班名,让国学诵读回归生活,使学生感觉到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触摸,时时可以感悟,事事可以践行,达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二、三个“结合”
国学经典诵读只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要有自己独立的体系构建和开展模式,也要和学校其他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实现德育功能的最大优化。因此,学校国学经典诵读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三“结合”特色。
国学经典诵读和学生德性养成教育相结合。
学校根据中学生的心理、行为习惯特点,结合学校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以开展主题活动月活动为载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国学经典诵读和学生的德性养成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爱国”“孝道”“友爱”“诚信”“宽容”“文明”“负责”“敬业”等良好品质。
2、国学经典诵读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国学经典诵读需要浓厚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作为滋生的土壤。学校历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多年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首先提炼出了文化厚重、特点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校训。其次是学校校园建设体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学校处处绿树成荫,风景宜人。校门口、屏风、教学大楼铭刻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以及励志语。再次,班级文化建设体现了励志特色。教室里面班级班训和口号体现了班级特色。广播站开办了国学经典诵读节目,学校在宿舍、教学楼道、膳食中心广场、致远楼后广场、后花园要么悬挂经典语句、要么打造了文化墙,让国学进教室、进寝室,让学校每一个地方都有国学经典存在,发挥了每一面墙壁育人的功能。
3、国学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学校在开展国学诵读活动中,利用各种形式,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比如,在“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里开展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觉传承中华文化。同时通过开展以“礼仪”“建筑”“ 官职”“饮食” “书法”“器乐”“风俗”为主题的各种专题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达到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总之,我校的国学经典教育将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精神、灵魂中去,将学校的国学教育深入下去,真正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