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连着民心,系着民生。在成都市武侯区簇锦街道,一场以“锦囊妙计・建言有我”为纽带的治理革新正悄然发生——从居民“有诉求才反映”到“主动为社区出谋划策”,从“碎片化处理问题”到“全链条闭环解决”,这里正以品牌化治理的创新实践,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街头巷尾落地生根。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征集”:全链条机制织密民意网
“小区门口的垃圾分类点总有人乱投放,能不能加个志愿者引导?”“独居老人行动不便,希望社区能组织定期上门体检……”在簇锦街道,这样的居民声音不再是“零散的抱怨”,而是通过一张覆盖线上线下的“征集网”,变成了推动治理的“金点子”。
自2025年2月《簇锦街道“锦囊妙计・建言有你”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方案》发布以来,街道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共收到79条建议,涵盖小区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服务、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民生服务类占38%(30条),涉及养老服务优化、教育资源均衡、医疗质量提升及托育等方面,彰显了居民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基层治理类占比最高,达32.9%(26条),内容包括基层党建深化、物业水平提升、议事协商完善、安全隐患消除、社区工作者素质提高及多元力量参与治理等,体现了居民对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迫切期盼;城市管理类占25.3%(20条),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推进、公共设施完善及规范便民市场等,反映出居民对城市环境与功能品质提升的持续关注;其他类占3.8%(3条),包含流浪动物科学处理、社区美食地图推广及组建专项信访维稳队伍等建议,展现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多元视角与责任担当。这些建议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居民对社区的深厚热爱。
这些建议能“精准抵达”,背后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全链条机制。线上,“簇锦街道”微信公众号的“锦囊妙计”版块与“簇锦生活”“家和永兴”等4个社区小程序联动,居民指尖轻点就能提交想法;线下,6个社区按“一社两站”原则设18个征集点,从党群服务中心到小区院落,信箱、台账、公示栏“标配”齐全。在这里,“固定站点常态收+流动场景灵活采”成了常态——商圈里的“流动征集点”、居民家中的“上门走访”、议事会上的“你言我语”,让每一份诉求都有处安放。
线下征集站点
线上征集活动
从“收到即办”到“闭环见效”:精准解法让民意落地
收集建议只是开始,如何让“纸上意见”变成“脚下行动”?簇锦街道的答案是:分级处置、项目转化、全程监督,让每一条建议都有“回响”。
针对不同建议,街道构建了“社区—街道—区级”三级处置链条。一般性问题,社区通过“爱邻议事会”“院落协商会”直接解决;复杂问题,启动跨部门协同。2025年3月,铁佛社区星悦荟外卖骑手停车纠纷频发,街道社会治理办立刻牵头,联合区社会工作部、党建办、物业等多方开协调会、实地勘察,最终拿出“临停车位+临时寄存点+暖新驿站”的综合方案,骑手们有了专属停车区,商户也不再为占道发愁。
暖心停专区 临停车位
临时寄存点 暖新驿站
更让人振奋的是建议到项目的“华丽转身”。目前,已有7个建议转化为区级邻里微治理项目,13个落地为街道社区级项目,小到“集体生日会”“手工大赛”增进邻里情谊,大到“老旧院落墙面修补”“晾衣架安装”改善居住环境,每一个项目都饱含“民生温度”。为确保项目落地见效,街道建立了“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验收”的闭环管理机制,26600元区级项目资金、38000元街道社区级资金,每一分都花在居民心坎上。
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多维激励点燃共治热情
“提建议还能拿‘金点子’奖?”在簇锦街道,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正被持续点燃。这里创新构建“物质+精神”双激励体系:每季度评选6个“金点子”、每年评选3个“锦囊妙计”,获奖者不仅能拿奖励、获荣誉证书,还能在社区公告栏、公众号上“露脸”分享想法。2025年第一季度,“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积分制”“银龄智囊团”“一键通智慧养老”等6个建议入选,其中不少已被党建办、民生办采纳,作为后续工作或决策的重要参考,让居民真切感受到“我的建议能改变社区”。
2025年第一季度簇锦街道“锦囊妙计·建言有我”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季度“金点子”评选
线上公示 线下公示
除了“全民建言”,街道还组建了“专业智囊团”——由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专业社工组成的特邀建议人队伍,定期培训、交流,提升建言质量。而“流动征集点进商圈”“建议征集进万家”等创新方式,更让参与渠道无处不在。如今,在簇锦,无论是外卖骑手、青年白领,还是退休老人,都能找到参与治理的“角色”,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
从“单一品牌”到“矩阵联动”:两级IP激活治理末梢
“锦囊妙计”是簇锦街道的“治理名片”,但它不是“孤军奋战”。街道以“锦囊妙计”为引领,联动6个社区特色品牌,形成“上下呼应、各具特色”的治理矩阵,让品牌力量渗透到每个角落。
街道级“锦囊妙计”品牌有“标配”:统一的视觉标识、“繁华簇锦”与活动双Logo、建议箱、海报、展架等“五件套”宣传物料,标准化的流程让居民一看就懂、一用就会。
而社区级品牌则各有“拿手好戏”:团结社区“230茶话会”靠“第三方评议”破解了世豪嘉柏小区地下室渗水难题,200万元维修方案落地让居民心服口服;铁佛社区“铁佛夜话”用“线上青春圈+线下议事”让年轻人爱上参与治理;顺江社区“和院归来”组织居民共创,把保利花园二期绿地改造成了“网红打卡点”;顺和社区“顺和老表”凭老党员“5步议事法”,办了7场便民活动暖人心;高碑社区“芳华志愿者队伍”推动4次协商,让小区从“脏乱差”变“洁净美”;永兴社区“永兴孃孃”用“微网格+熟人治理”,拆了60余平违建还居民整洁环境……
标准化打底,特色化出彩,这样的品牌矩阵,让治理既有“规矩”又有“活力”。
从“数据成效”到“治理跃升”:民主实践结出民生硕果
一组数据见证治理实效:59条建议中,51条属街道职能范围,占比86.4%;8条被直接采纳,占比13.6%;23条作为建设性参考,占比39%;11条被部分采纳,占比18.6%;从“老年为主”到“新就业群体”“城市管理合伙人”等多元参与,居民自治能力显著提升。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治理理念的革新:从“群众找上门”到“主动向前走”,从“解决一件事”到“完善一套机制”,簇锦街道用“锦囊妙计”的品牌化实践,证明了“人民建议”不仅是基层治理的“减压阀”,更是凝聚民心的“粘合剂”、激发活力的“催化剂”。
如今的簇锦,每一条建议都被认真对待,每一份期待都在逐步实现。这里的故事,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因为相信群众的智慧,所以汇聚治理的力量;因为尊重每一份诉求,所以收获了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社区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