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林草惠民产业兴 甘孜州林草产业年产值达58亿元

2025-9-24  18:39:24         稿件来源: 四川经济网

四川经济网甘孜讯(记者 杨琦)9月24日,甘孜州政府新闻办在康定举行建州75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辉煌75载·和谐新甘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甘孜州林草局天保中心主任王磊就建州75年来全州林草资源保护修复取得的显著成效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罗文婕 摄)

王磊表示,建州75年来,一代接一代的甘孜林草人弘扬“忠于林海、热爱草原、不畏艰难、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林草精神,坚守初心、不忘使命,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交出了一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优异“答卷”。

森林资源实现快速增长。75年来,甘孜州林业发展经历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保护与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木材生产时期,甘孜州累计为国家提供木材2157万立方米,实现税利20余亿元,林业一度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重要支撑。1998年开始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州林业发展进入以生态保护与建设为主的新时期。常年有效管护森林资源1.08亿亩,累计完成营造林1986万亩,退耕还林(草)88.85万亩,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分别从1998年的608万公顷、3.41亿立方米、8%增长到2024年底的696.18万公顷、4.87亿立方米、35.38%,森林生态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草原生态得到有效治理。甘孜州是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最大的高原牧区。长期以来,全州高度重视草原保护治理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发展实施方案》等重要制度,划定基本草原7012.75万亩,占全州草原总面积的85%,草原生态得到系统保护。同时,大力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2012年以来,完成人工种草、天然草原改良1691万亩次,鼠虫害防治5370万亩次,防沙治沙101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2年的74%提高到目前的85.43%,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和生产功能得到有效增强。

自然保护地体系更趋完善。自1984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炉霍卡莎湖县级自然保护区以来,甘孜州先后建立了6大类81个自然保护地,净面积553万公顷,数量和面积均居全省第一,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石渠长沙贡玛、色达泥拉坝自然保护区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使甘孜州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野生动植物保护水平不断提升。据调查监测,甘孜州有各类野生动植物5881种,其中野生动物34目106科652种,高等植物239科1090属5229种。为切实守护好这些自然瑰宝,甘孜州先后组织开展资源调查,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五项制度”,建成全州首个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成功入选34处全国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是全省入选最多的市州。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让更多野生动植物在甘孜州“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近5年来,甘孜州新发现康定龙蜥、雅江舌喙兰等12种野生动植物新种类和尖齿卫矛、软叶筒距兰等17种濒危物种的分布记录,康巴高原愈发生机盎然。

林草惠民产业蓬勃发展。甘孜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作用,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富民优势。累计建立俄色茶、核桃等特色林业产业基地72.81万亩,培育森林康养品牌59个,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园区8个,林草产业年产值达58亿元,较1998年翻了77倍,特别是近年来林业成为拉动全州农林牧渔业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格局基本形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