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为期两天的2025第二届四川高校华语辩论锦标赛在四川成都圆满落幕。来自全省的19支大学生辩论队、200余名优秀青年辩手齐聚蓉城,围绕社会热点议题展开了多场高水平的思想交锋。

本届大赛由川辩系列赛事组委会主办,共青团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四川师范大学校辩论队承办,华语辩论网、华语演讲网、Online辩论协办。赛事落地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选手们逻辑严密、思维敏捷、表达犀利,以青春之声辩出思想高峰,充分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思考与学识。

开幕式上,四川师范大学校团委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主任逯春晓;四川大学法学实践教学中心主任、校辩论队教练龙黎明;西南大学辩论队创始人李一平;四川师范大学校辩论队教练苏静巍、温鑫以及四川高校华语辩论锦标赛赛事主席、中华名辩盟理事会理事康昊炜等嘉宾共同出席。
逯春晓代表承办方四川师范大学,对来自全省的青年辩手表示热烈欢迎。他寄语参赛辩手,希望各位参赛选手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磨砺自身的思辨能力,加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体察,为成为有思考、有能力、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川辩赛事主席康昊炜为开幕式致辞,他表示,川辩省赛是属于四川青年辩手的重要仪式,是记录奋斗与成长的青春篇章。他希望参赛选手无论胜败,都能从舞台中汲取力量,积蓄向更高处进发的勇气与底气。他寄语所有青年辩手,无论是否站上最高领奖台,都应记得在赛场上紧握麦克风、心跳加速的那一刻,那便是青春的全部意义。

在为期两天的激烈赛事中,各支参赛队伍围绕多个兼具时代性与思想性的命题展开深度交锋。既有关注当下青年生活方式与社交关系变迁的议题,如“年轻人热衷找搭子是社交升级还是降级”,引导辩手从心理需求、社会结构与媒介环境等多重视角审视青年社交图景;也有立意高远、底蕴深厚的人文命题,如“中华文化的‘韧性’更源于苦的淬炼还是乐的智慧”,促使辩手回望历史、立足现实,在文明自信与文化传承的宏大叙事中探索答案。



每一场比赛都不仅是观点与逻辑的较量,更是价值判断与思维深度的展示。参赛辩手们在赛场上不断追问、不断反思,在论证中加深对社会议题的认识,在交锋中丰富对国家文化的理解,以蓬勃的青春力量将辩论赛场延伸为思考现实、理解社会的重要课堂。
评委老师们对选手表现予以专业评价。他们既认可青年辩手的思辨力与临场能力,也从论证结构、观点延展、语言呈现等方面提出改进方向,引导选手进一步提升综合表达素养。
经过三轮激烈角逐,四川大学与四川农业大学成功会师决赛。最终对决特别邀请天津大学辩论队教练谢宇、中国政法大学辩论队前队长陈韬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前队长兼执行教练刘力维三位资深评审坐镇执裁。决赛过程论述深邃、攻辩精彩,现场掌声与喝彩声不绝于耳。评委们用丰富的经验对辩题和比赛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和解读,让在场选手和观众受益匪浅。


在三位评委的专业裁定下,四川大学以3:0的比分战胜四川农业大学,斩获2025第二届四川高校华语辩论锦标赛冠军;四川农业大学荣膺亚军;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传媒学院并列季军。个人奖项方面,四川大学孙铠同学获评决赛最佳辩手;四川农业大学喻琪媛同学凭借全程稳定而亮眼的表现,夺得赛事全程最佳辩手。值得一提的是,喻琪媛曾在首届川辩中获得同一奖项,她也因此成为川辩历史上首位成功蝉联全程最佳的选手,展现了四川青年辩手的卓越实力。


此外,本届赛事还评选出11位单场最佳辩手,他们分别是:西南交通大学李沫杉、四川传媒学院张维宁、电子科技大学宋畅、电子科技大学张书宁、四川大学黄嘉乐、四川大学李燊、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王艺淇、西南财经大学孙闻达、西南科技大学孟可、西南民族大学戴海鸥以及西南医科大学何梓源。以上获奖选手凭借扎实的逻辑能力与出色的现场发挥,为赛场带来了诸多亮点。

赛后,冠军队伍四川大学代表表示,本次夺冠离不开全体队员共同的努力、指导老师的悉心支持与赛事组委会的精心组织。在备赛过程中,队伍围绕决赛辩题对中华文化的韧性根源进行了系统而深度的研究。他们在解析“乐的智慧”时,从李泽厚提出的“乐感文化”理念中汲取启发,不仅将“乐”视为积极心态,更从形而上学层面对其文化根源进行研判;在论证“苦的淬炼”过程中,则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精神,以屈原、唐朝白发军、于谦等人物为代表,探寻民族气节背后的情感力量。队员们表示,在比分与荣誉之外,真正的收获在于对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精神形成脉络的进一步认知。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自己能自觉传承先辈百折不挠的精神,将思辨所得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力量。
赛事全程最佳辩手喻琪媛同学表示,本届川锦赛令她受益匪浅,已不止是竞技层面的对抗,更是一次面向文明根性的思想洗礼。对民族文化韧性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将成为她未来无论继续走上辩论赛场,还是面对人生挑战时的重要精神支撑。


本届四川高校华语辩论锦标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四川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示实力、切磋技艺、获得荣誉的竞技舞台,更推动了四川高校辩论文化的推广与发展。赛事虽已落幕,但青年思辨不止。川辩将继续以赛为媒,以辩育人,引导青年学子在思想的行进中拥抱时代,在交流与碰撞中收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