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可爱的大熊猫“府府”时而摆弄着毛线玩具,时而做出各种萌趣造型,在抖音、小红书平台上收获大批年轻粉丝,成为四川天府银行新媒体营销的王牌IP。
一家银行如何赢得年轻人的心?四川天府银行给出了一个“软萌”却有实效的独特答案——靠一只名叫“府府”的大熊猫。通过终身认养大熊猫“府府”,四川天府银行成功将大熊猫这一国宝形象转化为品牌传播的独特载体,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开展创意营销互动,拉近与年轻客户的距离。

新机遇:银行新媒体突围战升级
随着银行在传统营销渠道触达效率逐年下滑,年轻客群正加速逃离线下网点,多家银行开始锚定线上渠道,构建全渠道金融生态,把流量收入囊中,实现客群转化——一场以年轻人为焦点的银行品牌营销进化正在上演。
2025年以来,金融机构在小红书平台的“流量争夺战”持续升级。据不完全统计,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等超30家银行均已相继入驻小红书,开设官方账号超60个。这一趋势不仅限于小红书,银行对社交媒体平台流量分配机制的摸索也由浅入深,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的“数字化博弈”与“生态重构”已然开启。
易观千帆银行业咨询专家王玺分析,银行抢滩小红书背后的逻辑在于,小红书用户以年轻高消费用户群体为主。
“小红书平台35岁以下用户占比超八成,且24岁以下用户占比达44.74%,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重点发展的潜力目标客群一致”。
杀手锏:“府府”为品牌代言
在四川天府银行的新媒体战略中,终身认养的大熊猫“府府”成为了其品牌传播的独特载体,这让天府银行有了区别于行业的独特“杀手锏”。

“粉丝”为“府府”准备的毛线玩具
柔性触达:情感化内容连接
四川天府银行不只是简单利用“府府”的形象做硬广,而是通过情感化、故事化的内容创作,让IP“活起来”,与大众建立深度情感链接。在抖音和小红书平台上,四川天府银行巧妙地将“府府”的日常生活片段与品牌信息相结合,柔性传播品牌概念与企业文化。
粉丝们精心编织的毛线玩具和“府府”与之互动的场景,不仅在现场引起欢笑,更在短视频平台狂揽粉丝,引发线上用户纷纷留言互动,传达对“府府”暖融融的爱意,并留下众多有趣热梗。这种情感连接使得银行的品牌形象不再是冷冰冰的金融机构,而是有温度、有情感的陪伴。

四川天府银行小红书官号“府府”系列内容成热帖
多线开花:公益加持,科技赋能
四川天府银行与大熊猫“府府”创新营销模式,将公益元素与品牌传播相结合,既提升了品牌美誉度,又避免了传统金融营销的生硬感。让公益走进大众,也让品牌理念深入用户。
除了活用大熊猫“府府”IP,四川天府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也为其新媒体战略提供了支持。
2025年初,该行正式推出了数字人应用,成为四川省首家引入数字人技术的城市商业银行。本次发布推出了两位数字员工——知性优雅的“星澜”和活泼可爱的“大熊猫天天”。这些数字员工为内容运营和传播提供高效支持,同时参与产品推广和营销活动,用生动的演绎形式提升活动趣味性。此外,四川天府银行还深化数智化战略,率先本地化部署DeepSeek完成银行多场景测试、论证,探索AI赋能区域银行差异化发展路径。
多元破局:年轻化营销的策略价值
四川天府银行的新媒体营销策略,反映了银行业对年轻客群的普遍追求。从运营策略上看,银行通常以卡通或者二次元的形象活跃于社交媒体平台。例如,招商银行打造了“小招喵”的形象,并在其官方账号发布了多个栏目。
这种策略的核心是构建年轻化的内容体系,与“Z世代”深度共鸣。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表示:“对银行来说,在小红书平台开展内容运营,关键在于构建完整的转化链路,实现‘内容种草—需求唤醒—业务转化’的营销闭环。”
更多银行正在加入这场年轻化营销革命。从招商银行的“小招喵”到宁波银行的多账号矩阵,从网商银行的微短剧到江苏银行的音乐节合作,银行业正以多元方式突破传统营销边界。
四川天府银行的“府府”项目只是一个缩影,随着金融机构与新媒体流量的深度融合,银行业的传统与革新正在数字时代激烈碰撞,重构着金融服务场景。
(四川天府银行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