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断腿、磨破嘴、还有盖不完的公章……群众办事“不美好”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群众心中的痛点、也是政府部门亟需破解的难点。
去年以来,温江区以公平街道为试点,以“美好政务不等待”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两手抓,全力推进“仅跑一次路”“一次也不跑”“全域通办”“全程代办”“全时能办”五维一体的基层便民服务改革创新,大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实现让群众办事“仅跑一次路”甚至“一次也不跑”呢?“全域通办”“全程代办”“全时能办”是怎么方便群众办事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温江区行政审批局的具体做法吧。
首先对区级部门下沉到镇街的所有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构建了温江区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仅跑一次”“一次也不跑”“全域通办”“全程代办”等四项事项清单,主动向群众公示,明确告知这些事项的办理时限,接受社会监督,实现“谁让群众多跑路、谁就接受群众的投诉”。在事项公示清单后面附上了该事项的二维码信息,群众在办理业务前,就可以通过扫码直接获取该事项的办事指南、办理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目前,温江区通过优化办理流程、减少受理环节、前台综合接件、后台联合办公、信息数据共享等方式,镇街共有68项服务事项实现了群众办理“仅跑一次”。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只需要进行要件审查的事项,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信息化手段,群众只需通过微信或手机APP将相关材料拍照上传,后台工作人员在审批系统上审核后即可完成事项办理,并开通办理结果快递送达功能,这样一来,镇街有12项服务事项实现了让群众“一次也不跑”。
跑得少,并不就意味着政务服务就很“美好”。为了让群众办事的体验感更好,温江还对全区镇街服务事项当中能够跨区域同城通办的事项进行了梳理,所谓“全域通办”是指打破了原有行政区划限制,让办事群众在温江区域内任一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都能办成相关事项,办事不再有“户口”要求。目前,已经有17项服务事项实现了“全域通办”,克服了以往存在的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才能办成事的尴尬。
此外,温江区还在村(社区)开展了“全程代办服务。通过建立完善全程代办制度,设立专门的全程代办员,为群众开展涉及计生、就业、社保、民政、残联等45项事项的全程代办服务,群众只需要到社区按照代办事项目录清单提出代办委托,服务事项就可以全程由代办员办理,实现了群众办事“零跑腿”。
同时,针对下班后群众办不了事的问题,温江区还开展了“7×24”便民自助服务区建设工程,借鉴银行ATM机的服务模式,按照统一标准,配备社保、房管等政务信息查询,水、电、气、公交卡充值缴费等自助服务终端,打造“不打烊”的便民服务平台,让社区群众再也不用担心下班后办不了事的问题。
除此之外,针对群众个体办事需求,温江还将公民个人服务事项按照“全生命周期”的整个流程进行了梳理,建成了公民个人服务事项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流程图”,从个体出生开始,梳理出个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节点需要办理的事项,解决群众的现实需求。比如从出生开始,如何办理准生证,到入学阶段如何办理就近入学手续,到婚姻阶段该怎样办理登记手续,生病应该怎样办理医保等群众关注最多、办理频次最高的事项逐一描绘在一张图上,每个群众仅需在各自的年龄阶段寻找自己要办的事项,用手机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该怎么来办理这些事项,不再担心“不知道该办什么、找谁办、怎么办”的问题,真正减少了群众办事遇到的“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