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经省高院批准,郫都法院挂牌成立了西部首家互联网法庭,翻开了郫都科技助推网络法治建设的崭新一页;一年后,西部首家互联网法庭成立一周年之际,一起来看看互联网法庭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记者 李黎
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标的额这么小的案件,我本来想着说算了,打官司说不定花费的钱比这还多,再加上上班忙根本不可能来回跑法院。谁想到,有了互联网法庭,不花一分钱,就轻松完成了整个过程。”互联网法庭审理过的某网购案件原告说起自己的切身经历时直呼,“简直太方便了。”
互联网法庭究竟有多便捷?工作人员举例说,“就比如说诉讼这个环节吧。我们开创了全国首个移动端智慧庭审APP,同步上线了微信小程序,形成电脑端与移动端全覆盖在线诉讼体系。以前立个案需要一大早就来排队,如今一个在线诉讼平台就搞定。”工作人员拿出手机,打开郫都法院互联网法庭小程序给记者演示起来,“你看,打开小程序,点击在线诉讼,然后按提示操作,5分钟就能完成注册、起诉、缴费的全过程。”
除了诉讼更方便,郫都法院互联网法庭庭长冉垠用一组组数据再次证明了互联网法庭“低成本”“快审理”的特点:案件平均开庭时间20分钟,平均审理时间20天,分别节约时间5/7和1/2;一审服判息诉率98.27%,生效案件自动履行率100%,简易程序适用率89.3%;为当事人平均节约在途时间18个小时,节约差旅费用1000元……互联网法庭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最佳诠释。
技术更高端
司法更公正
近日,郫都法院电子证据平台入选由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指导编写的《区块链司法存证应用白皮书》应用参考典型案例,郫都法院是西部地区唯一一家入选的法院。这无疑是为西部首家互联网法庭一周年“生日”献上的最佳贺礼。
郫都法院在创新互联网案件专业化审判模式的探索实践中,针对电子证据普遍存在的易灭失、易篡改、技术依耐性强的特点,运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不可抵赖、多方参与的特性,建立起郫都法院电子证据平台,有效解决传统存证方式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采信困难等问题,大幅降低电子数据存证成本,提高电子证据采信比例,提升电子证据举证质证效率。
冉垠告诉记者,目前,郫都法院电子证据平台已构建起包括国家授时中心、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保全网等15个跨链节点,已完成涉及版权、电子合同、互联网金融等6类18个联盟链数据的对接共享,存证业务总数已达995592笔,涉及案件38件。
“区块链+司法”,通过更高端的技术,为司法公正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技术保障,也让公平正义来的更方便。
打通高校合作
保护知识产权、探索审理流程、规则再造
“同学们,你们知道互联网法庭吗?你们知道区块链吗?你们知道这些和你们的学习生活有怎样的联系吗?”郫都区人民法院院长洪磊抛出一连串的问题,立即引起了四川传媒学院学子的兴趣。近日,在西部首家互联网法庭成立一周年之际,区法院院长洪磊来到四川传媒学院带来了一场“文创产权保护”专题讲座。
洪磊为师生们讲解了如何通过互联网法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起诉、立案、缴费、举证、质证、开庭”整个维权程序。当天,郫都区人民法院与四川传媒学院现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翻开了郫都强化文创作品线下线上保护的崭新一页。
“未来已来,我们必须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和司法绝不会缺席。”正如洪磊所说,互联网法庭和高校的合作有利于优化知识产权环境,更是将为郫都区的“双创”助力。
除了此次和四川传媒学院的合作,一年来,互联网法庭已与四川大学、西南财大、西华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探索互联网知识产权的规则之治,更是将建立符合互联网审判规律的审判规则,力争实现审理流程、规则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