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广安市岳池县抢抓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契机,采取“建大站、延管网为主,打机井、分散供水为辅”的办法,探索出一条“政府组织、部门实施、公司运作、企业管理”的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新路子,逐步建成“覆盖面广,保障性强”的农村供给水体系。实现了受益群众“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的工作目标,取得了“工程建设实、管理机制新、效益发挥好”的明显成效。近五年来,全县建成乡镇集中供水式供水31处,分散式供水5690处,安装供水管网3100公里,实现年总供水能力达637.64万立方米,累计解决了42个乡镇6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一、坚持规划引领,注重科学布局
坚持高起点规划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我县探索“建大站、延管网、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农村安全饮水新思路,从解决“饮水困难”向解决“饮水不安全”转变,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群众从“要我建”到“我要建”转变,增强各级各部门及受益群众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把“设计方案更优、建设标准更高、发挥效益更好、运行机制更活”的规划建设标准贯穿于始终。一是结合县情抓规划。根据全县缺水分布状况,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集中解决”的原则,综合考虑水源水质、水量的控制要素,加强对水源可靠性论证,确保水源布局科学合理。二是尊重民意抓规划。根据各乡镇、用水村组用水状况,充分尊重受益群众意愿,在取水形式、建设方式和管网布局、管网延伸上尽量满足群众意愿。三是多规融合抓规划。坚持与水源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规划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注重农村管网、路网、水网统筹,打破乡镇界限,坚持“规划方案科学、建后管理方便、满足群众需求”原则,统筹抓好农村饮水安全规划。
二、强化巩固提升,增强供水能力
秉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发挥”的建设理念,严格质量标准,健全质量体系,强化工程监管,大手笔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紧紧围绕“建大站、延管网、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农村安全饮水新目标,狠抓重点供水工程建设,不断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一是打破乡界建大站。投入资金6575.25万元,建成日供水2万立方米的大高滩集中供水工程,连通酉溪、坪滩、同兴、西板、龙孔场镇集中供水,延伸恐龙、嘉陵、镇裕、石鼓供水管网,有效解决133个村(社区)2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投入资金4596万元,建成日供水1万立方米的回龙集中供水工程,连通天平、苟角、双鄢、长田、顾县、镇龙场镇集中供水,有效解决89个村(社区)1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二是延伸管网扩规模。哪里群众缺水,供水管网就延伸到哪里,实现县城向周边乡镇延伸、乡镇向周边农村延伸、纵向向横向延伸“三个延伸”,全覆盖延伸管网,最大限度满足群众供水需求。大高滩供水工程向高台地平安乡和石鼓、镇裕、嘉陵等偏远乡镇供水站延伸,回龙供水工程向大石、双鄢、东板等供水小站延伸,全县累计延伸供水管网409公里,受益人口达14.6万人。三是技改扩能增效益。投入资金1700万元,更新改造三元桥、中和、裕民、罗渡、新场、黄龙等11处供水工程,新增一体化制水设备7台(套),新增日供水能力2700立方米,改造坪滩、苟角、中和、临溪、新场、排楼等场镇输水管网140公里,解决了供水“肠梗塞”问题。加快推进罗渡、裕民、中和等一批超期“服役”供水工程技术改造,新增日供水能力2700立方米,新增解决4万名群众饮水安全,提质增效成效明显。
三、突出精准施策,打好饮水安全攻坚战
坚持远近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贫困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为目标,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村一策,分户解决,逐户销号,有效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并逐步实现退出贫困村一户一口机井、安装自来水进厨房、基本消除挑水吃的目标。一是分散式打井。对居住分散、无骨干供水工程的高台地贫困人口,采取一户一井分散解决,实行水泵、电源线路、水管安装到户,全县完成分散式供水工程1912处,解决315个村4780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二是延伸供水管网。对离供水管网较近、集中供水工程覆盖的贫困村,通过延伸供水管网82处787公里,新增解决82个村 9660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一并解决27个过境村15726名群众饮水安全。三是蓄引山泉水。对高台地、旱山村、水淹区等缺水贫困地区,采取引用山泉水入户解决,完成改造山泉水水源水池137处,解决14个村1061 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通过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择贫困村安全供水“三种”模式,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全覆盖。
四、强化源头治理,完成对标补短
加强水功能区保护管理,狠抓饮用水源地水污染综合整治,切实保障饮水质量安全。一是加强水源保护。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划定响水滩、全民水库等23处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标志牌32个、标志桩163处,采取“清除网箱、油船上岸、关停农家乐、关闭养殖场”等措施,有效杜绝了油污、养殖污水、生活废水等进入饮用水源。二是狠抓污染治理。投入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解除69座饮用水源、备用水源水库养殖承包合同,依法关闭搬迁沿江(河、库)和禁养区畜禽养殖场73家,完成限养区内养殖场整治提升61家,有效避免和预防水体污染。三是加强水质监测。建成投用县级水质监测中心,对全县集中供水工程的制水、加药、消毒实行了视频同步监测,对大高滩、回龙、三元桥供水工程实行在线监测,重点监测水质余氯含量、浊度、酸碱度等水质指标,及时修订调整,确保水质达标,保障饮水质量安全。
五、创新管护机制,提升供水效益
消除“重建轻管”的思想,积极构建良性运行、科学规范的运行管理机制,确保供水工程持久发挥效益。一是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推行企业化管理,由“岳池县水利水电开发实业公司”统一经营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利水电开发实业公司坚持秉持“微利经营、滚动发展、逐步覆盖、服务群众、标准管理、自主经营”的理念,建立健全设备操作运行制度、水处理检查制度、抄表收费制度、材料管理制度、维修安装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实现了管理专业化、经营企业化、供水商品化、服务社会化、效益公益化。同时,对原其他产权人投资建设的乡镇供水企业,如供水水质、水压、服务满足用户和《四川省村镇供水条例》的要求,允许其继续经营,如不满足要求,则由有关执法部门限期整改,或者采取产权协议转让(如原坪滩供水站由县水利水电实业公司以195万元整体收购)、水量趸售(如酉溪镇、顾县镇、镇裕镇、同兴镇)等合作方式,解决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二是创新协会管理新机制。按照“自我组建、自我管护、自我发展”的方式,以供水管网或行政乡(镇)、村为单位组建173个供水协会,加强供水管理。三是创新“三级网络”服务新机制。依托我县水利水电开发实业公司,探索组建农村供水协会,形成“公司(水利水电实业开发公司)+水站(34个供水站)+协会(147个供水协会)”的管护新模式,构建起 “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供水企业坚持实行24小时供水制度,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供水服务,建立健全供水工程应急抢险预案,及时处置农村供水突发情况。同时建立养护维修基金,确保工程运行维修养护,实现工程建得起,管得了,长受益的饮水安全工作目标。四是建立供水监管机制。建立依法办理许可制度。对集中供水工程,依法办理卫生许可、取水许可、供水营业许可等相关制度,依法开展供水经营活动。建立水费核准制度。在满足生产运行成本费用的同时,充分考虑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对农村居民饮水工程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合理确定供水价格,并严格执行。建立供水考核制度。重点考核供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有无安全生产事故、制水环境卫生达标和用户满意率等,以良好的机制促进工程的良性发展。
五、入户强推进,群众得实惠
坚持把入户管网安装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入户安装多少作为检验饮水安全成效的重要标准。一是进村入户抓规划。实行县级领导分片负责,进村入户实地查看入户管网安装情况,吃透下情,了解掌握村组人口数量、连接主管网位置、入户管网走向和群众安装入户的需求,科学合理抓好进村入户规划。哪里群众需要安装,入户管网就延伸装到哪里,自来水就通到哪里,供水服务就跟踪到哪里,最大满足受益群众安装入户的需求。二是宣传发动造声势。各实施乡镇采取广播、标语、院坝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饮水安全重要性和紧迫性,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村干部、用户代表到已完成入户管网的村组检查农户用上安全、洁净的“放心水”的受益情况、管理情况。宣传在工程建设期间入户安装的优惠政策、安装内容和运行后的水价,让受益群众明白安装。三是让利于民保安装。县水务、物价和实施乡镇督促供水企业按照在工程建设期间,经过主管网占地的农户,每户执行900元标准,比物价部门核定的每户2260元低1360元。同时,对家庭成员患有癌症病、享受农村低保的农村特困户,实行减、免入户安装费,绝不因上户安装费价格过高,造成群众安不起,努力实现入户管网全覆盖。
岳池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不仅保证了受益群众的饮水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而且破除了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瓶
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着力解决了贫困人口饮用水量不够、取水距离远、饮用水质差、水源保证率不高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饮水工程建成后,农户可节省大量劳动时间,用于外出务工或投入其他创收活动,增加农户务工收入。自从饮用清洁卫生水后,有效地减少了疾病发生,特别是提高了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提高农户健康指数。自来水进入农户后,部分家庭添置了洗衣机、热水器等设施,转变了观念,改变了脏、乱、差等陋习,为“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提供了保障,树立了文明卫生、健康向上的新风尚。二是脱贫奔康步伐加快。随着饮水条件的改善和健康水源的保障,部分农户依托庭院,建起了小果园、小菜园、小鱼塘,增加了生猪、鸡、鸭等家禽的饲养量,切实增加了收入。同时,饮水工程的综合利用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保证,实现了助农增效。三是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农民群众看到水质达标、用水方便、价格合理、服务便民的实实在在效果,供水企业24小时不间断供水,供水人员及维护供水管网,开展上门服务,真正体现为民办实事的服务理念,干群关系更加密,让人民群众在饮水中得实惠、受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