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窗口里的那束暖光–记那个总想着:“少花钱治好病”的曾凡林

2025-9-29  11:20:22         稿件来源: 今日西南

上午的阳光斜斜照进什邡市第四人民医院一站式服务窗口,落在曾凡林低垂的眉睫上。他正低头整理一沓患者的检查单,指尖在纸页上轻轻点着,像在掂量每一项检查背后的必要性。

“曾老师啊,你帮我看看,这几项检查真的都做吗?”86岁的张大爷拄着拐杖走近,手里捏着刚拿到的检查单,声音里带着忐忑。老人查出高血压后,最忧心的就是检查费用。

曾凡林放下单子,接过来仔细审阅,又翻出老人上周的病历,以他一贯的认真负责态度分析道:“张大爷,这两项是必做的,能精准看您的血压波动规律;另外两项您上周五刚做过,数据还新鲜着呢,咱坚持合理检查,不花这重复的钱。”他拿起便签纸,一笔一划写下必做检查的名称和注意事项,连“早上别吃饭、穿宽松袖子”都标得清清楚楚,“您把这个拿着,按这个去做,既省事又省钱。”

看着纸上工整的字迹,张大爷眼眶微热。他想起了上周在诊室——那天医生开了几种药,他正对着药盒犯愁,曾凡林恰好在整理病历,主动过来轻声说:“大爷,这两种是基础药,得按时吃;另外那种您家里还有半瓶呢,先吃完再买,别囤着过期浪费。” 怕老人记不清,他还详细解释了每种药的用法用量和可能的注意事项,这份耐心细致,正是为了避免老年患者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

“治好病,少花钱”是咱的初心,就得体现在合理诊断、合理用药上。 一次,一位阿姨执意要做全套体检,他仔细查看了既往记录,笑着劝道:“您去年刚做过胃肠镜,结果都挺好,今年咱先查心脑血管和血糖这些重点项,省下来的钱买点新鲜水果多好,对身体更有益呢。”

正说着,窗口又进来一位拎着大包化验单的大妈,刚坐下就叹气:“曾老师,我这查了半天,到底哪项该先做啊?都糊涂了。”曾凡林接过厚厚一叠单子,一项项耐心比对解释:“阿姨,您这血糖指标提示要注意,糖化血红蛋白得优先查,它能反映您近三个月的血糖情况,这个最关键;至于这个CT,咱先别急,建议先做个彩超看看初步结果,又清楚又便宜一半。”怕大妈记混,他特意在单子上把“优先项”醒目地圈出来,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鼓励的笑脸。窗口前,他还时常遇到咨询医保政策的老兵或家属。面对他们关于报销范围、流程的疑问,他总是热情洋溢,耐心细致地解答,把复杂的条款掰开揉碎讲明白,让这些为国家奉献过的老人感受到贴心的关怀。“老兵们不容易,服务好他们的健康,是咱的荣幸和责任。”他曾这样对同事说。

窗口的咨询声此起彼伏,曾凡林的回应始终温和清晰。有人曾问他:“每天重复这些问题,不烦吗?”他总是笑笑:“咱多费点口舌,患者就少走点冤枉路、少花点冤枉钱。把政策讲透,把诊疗弄合理,大家心里都踏实。”

傍晚下班时,曾凡林整理桌面,拉开抽屉,里面静静躺着厚厚一沓便签纸——有的写着“李阿姨:降压药早7点吃1片,晚7点吃1片”,有的标着“王大爷:明天抽血记得空腹,别喝水”。每张纸上都有他特意画的小符号,像是留给患者的专属“健康密码”。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窗口的灯还亮着。曾凡林锁门前回头望了一眼,那束光正好落在他刚贴好的便签上——“治好病,少花钱”。这行字被经年的阳光晒得微微泛黄,却像一颗颗种子,在每一个经他手的患者心里,悄悄扎了根,发了芽。

原来,真正的医者温度,往往不在惊天动地的壮举里,而藏在这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是为患者算清每一分钱的认真,是把“少花钱”刻进骨子里的惦记,是对合理诊疗一丝不苟的坚持,是对老人用药安全不厌其烦的叮咛,是对医保政策耐心热情的宣传,更是窗口那束总为需要的人亮着的、不灭的暖光。(什邡市第四人民医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