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赛龙镇重点发展扶贫产业。推进以甘庶、龙虾、桃树等为主的种养殖业,推动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目前,我镇甘庶种植面积200亩、龙虾养殖200亩、桃树种植100亩,且甘庶已临近收获阶段。营造美丽宜居环境。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辖区内100余口山坪塘、30余村主干道、河流以及农户的房前屋后垃圾死角进行了全面清理,推行“户清、村集、镇运”的垃圾分级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并大力实施畅通工程、美丽乡村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推进村内三化(硬化、绿化、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已实现路灯亮化100盏,绿化树木150棵。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镇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镇村社会文明程度。在辖区内开展邻里和睦、勤俭节约、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等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树立文明典型,弘扬家庭美德,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镇选出文明家庭100户。
多举措助力农民工创业就业。加强宣传搭建招工服务平台。开展“就业援助”活动,为农民工和企业搭建双向交流的平台,并在人流量密集的赶场日、超市和集贸市场等地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招工海报等形式开展“就业岗位对接服务活动”,及时把最新招聘信息传递给村民,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机率。目前已提供各类就业岗位500余个,成功实现就业48余人,另外动态调整了29个公益性岗位供农民工就业。
注重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邀请种养殖业专家学者进行畜牧养殖、果蔬栽培等方面的技能培训,解决农民工技术贫问题,激发创业热情。目前,我镇新增创业青年24余人,促进“打工经济”转身“创业经济”。
强化维权,保障农民工权益。成立援助维权小组,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力度,及时帮助农民工解决劳资纠纷,促进劳务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现已解决劳务纠纷4件,挽回农民工损失1.8万余元。
扎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建强队伍。成立环保领导小组,将17村(社区)划分为8个网格片区,实行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每个村明确一个环保网格员,并根据实际为每个村配备3-8名保洁员,并为保洁人员建立信息档案。我镇辖区内共配备保洁人员100余名,17名环保网员由各村主任担任。
广泛宣讲。以农民夜校、新时代讲习所、村民大会、召开广播会等形式为主,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印发宣传单等形式为辅,广泛宣讲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指出碧水蓝天对子孙后代的重要性,营造环境卫生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先后召开宣讲学习会34场,发放环保宣单1000多份,悬挂宣传横幅6幅,张贴标语85条。
全面整治。以村主干道、公路、河流沿线为整治面,重点清除河流及公路沿边垃圾死角、非法广告、和杂物;以住户为整治点,重点清理房前屋后阴沟淤泥、杂草、生活垃圾,禁止垃圾、污水乱倾倒及露天焚烧垃圾行为;同时,全面排查畜禽养殖场、生猪养殖场,坚决杜绝禁养区非法养殖,并对学校、场镇、卫生院等公共场所遗留的各类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后期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发现反弹立即查处,确保环保工作取得实效。全镇集中整治10余天,排查畜禽养殖场3家,生猪养殖场5家,清除垃圾10余吨。
赛龙镇深入开展“12.4”法制宣传送法进校园。在学校开展法制讲座,深入宣传讲解宪法知识和法制案例,用案例故事讲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精神,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氛围,扎实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并通过现场问答,让学生从小懂得作为公民都应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为学生们送上了一道“法治大餐”。
开设宣传阵地。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挂图、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老百姓广泛宣传婚姻、道路交通安全、防邪等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此次活动共张贴宣传标语2张,设立宣传咨询点1个,发放法律宣传资料200余份,现场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50人次。
持续推进扫黑除恶。通过对社会人员进行严密摸排,建立台账,持续发力,最大限度挤压黑恶组织滋生空间。同时,发动群众监督举报,设立举报箱一个,对外公布镇政府和派出所设立的举报电话,对群众举报的违法犯罪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实行首报奖励和次报补充奖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