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天府三九大 安逸走四川”采访活动走进长宁、峨眉、西昌

2019-4-30  12:01:52         稿件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特”处着墨做文章 文旅融合放光彩

“旅以文兴,文以旅传”是文旅融合发展的规律。但究竟如何让这“诗+远方”真正做到水乳相融,大放异彩?

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旅游报组织了“天府三九大 安逸走四川”采访活动,多家央、省级媒体分组走进长宁、峨眉山、西昌等“首批天府旅游名县”探寻了解得知,他们以亲身实践为四川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样板:“特”处着墨。

长宁下“竹”功夫

“这竹筒酒真特别!我想买一些回去送给亲戚朋友。”在中国竹都长宁采访期间,记者一行考察了竹海酒庄,精致的竹文化装饰引来不少游客。看到竹筒酒,中央媒体的记者们忍不住想买。

“酒庄发展‘工业+旅游’模式以来,第一季度游客已经达到了1万余人,销售比去年同期翻了两翻。”竹海酒业董事长宋永铸介绍说,酒庄顺应县委、县政府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走上“工业+旅游”新模式,成为首批“四川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文旅融合大有可为,为做好这篇文章,我们立‘竹’特色,下‘竹’功夫,发展‘竹旅游+’。”长宁县委副书记、县长贾利华说,目前全县72万亩浩瀚竹海,有生长竹类485种,是“世界竹种基因库”。

工旅融合添效益。打造竹海酒庄,规划双河竹食品园区和宋家坝绿色食品加工园区,逐步形成健全完善的竹文化旅游商品体系。

农旅融合促增收。全力推进竹的一产、二产和三产融合发展,全县18个乡镇均有固定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春笋、苦笋采挖等活动。竹类食品、竹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影响力持续扩大。

文旅融合增内涵。深度挖掘竹文化等文化内涵,竹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非遗节目《竹宴》代表四川省参加国际非遗节展演,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在蜀南竹海常态化演出。

体旅融合丰业态。成功举办了国家森林城市马拉松系列赛、全国热气球锦标赛、全国桥牌邀请赛、全国龙舟邀请赛等重大赛事活动。

观竹景、赏竹文,品竹食、饮竹酒,还可以居竹屋、听竹音,玩竹器、绘竹画,穿竹衣、舞竹龙……到长宁,能让游客尽情感受竹生态的魅力。

2014年到2018年间,长宁旅游收入从55.1亿元提升至123.71亿元,旅游人次从361.14万人增加至980.97万人次。其中,慕名而来的境外旅游人次也从不足万人增加至近3万人。

中国竹都长宁,正在以十“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峨眉“九个一”刷新印象

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今年开春以来,峨眉山市异常“忙碌”,不停“迎客”:春茶交易会、国际茶博会、第四届峨眉山音乐节相继开幕……

近日,走进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峨眉山市,记者们在欣赏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风光和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之外,了解到了峨眉山市天府旅游名县背后的另一股支撑力量:“九个一”勾勒的全域发展新格局。

“一桶水”:农夫山泉工业旅游区被评为4A级景区,N30°、峨眉钰泉横空出世,“峨眉雪”汽水重出江湖……

“一瓶酒”:华润雪花正打造“工旅”体验长廊;全球第二大洋酒集团保乐力加威士忌生产基地正按4A级景区建设;五粮液将建设销售展示体验中心……

“一杯茶”:成功申报全国唯一以茶旅融合为特色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竹叶青”建成3A级景区,成为国茶经典……

“一盅汤”:峨眉天麻、三七等道地药材倍受游客青睐,仙山中药、金林药业,成为行业新锐……

“一展会”:峨眉作为四川国际旅博会永久会址,已连续举办五届旅博会、三届茶博会、首届药博会,以及七场国际武术赛事,旅博天地建成4A级景区……

“一套拳”:考证出峨眉武术发源地——中峰寺,推出“武侠寻踪”旅游路线,国际武校即将招生,正和华谊兄弟洽谈武术影视小镇……

“一台戏”:《圣象峨眉》《功夫峨眉》推陈出新;由著名导演王潮歌倾情打造的“只有峨眉山”,将于今年7月全球首演……

“一首歌”:四川“春季音乐节”落户峨眉,每年吸引音乐爱好者20万;“唱响峨眉”主题曲开启全球征集……

“一根针”:引进华西医院、莎蔓莉莎等项目,引领高端医美新潮流……

“昔日,峨眉靠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新形势下,如何将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是关键。”峨眉山市委书记高鹏凌说,峨眉山这个旅游“老大哥”正以“九个一”刷新峨眉印象。

西昌“旅游+”燃爆小春城

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西昌,有阳光城、月亮城和小春城之称。

西昌,优势在山水,邛海一碧万顷,泸山葱郁秀美,是一座春天和诗意栖息的城市。

西昌,特色在人文,有14个世居民族,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流动着历史深处走来的民族文化风情和各种历史文化。

在文旅资源富集的西昌,旅游业早已成为“首位产业”。如何让继续放大现有资源优势,释放出更加诱人的旅游红利?

近年来,西昌市委、市政府立足四季如春的生态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以项目带动,持续发力,创新“旅游+”,全面激活了西昌文旅融合这盘棋。

“旅游+体育”。每年举办的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全国帆船赛、环邛海全国自行车赛等20余项体育活动,已成为中国田协金牌赛事。

“旅游+文化”。建成安哈彝寨、大箐彝寨、火舞彝寨、大凉山民族文化产业园、建昌古城、礼州古镇、知青博物馆等一批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旅游节点。

“旅游+农业”。成功打造桃源农庄、凤凰葡园、茅坡樱红、火舞彝寨等十八个乡村旅游景点。

“旅游+康养”成为旅游一大特色,意在打造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其中,已经建成的邛海康旅小镇正成为“候鸟”老人们的度假胜地。

小桥流水康养家,青砖黛瓦复古樯。走近邛海西南角的邛海康旅小镇,“激情岁月”主题别墅里传出阵阵欢笑声,“候鸟”老人们正怡然自乐得打着麻将,而“邛海记忆”“激情岁月”“清真专属”等其余主题的度假别墅也几乎住满了人。这个利用安置房打造的康旅小镇让正鼓起农民的荷包。

如今,西昌市已经形成了每年超过1000万人次的生态湿地游热点、500万人次的民族风情游热点、2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热点、200万人次的古镇文化游热点、100万人次的红色文化游热点……

2018年游客2250万人次,旅游收入235亿元,“旅游+”正在成为发展新引擎,撑起西昌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一石激起千层浪,“旅游+”燃爆了整个小春城。

自足自身优势,“特”处着墨做文章,文旅融合放光彩。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黄晓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