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宜宾市长宁县全域旅游魅力彰显。五一小长假期间,蜀南竹海、蜀南花海、七洞沟、西部竹石林、佛来山、葡萄井及各乡村旅游线路受到广大游客欢迎,长宁全县共接待游客26.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亿元,实现有序、质量、效益、安全四统一。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长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丰富旅游业态,巩固提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推动旅游产业复苏,奋力描绘旅游发展的新愿景。截至目前,长宁县无新冠肺炎确症病例和疑似病例,全县11个A级旅游景区和110家宾馆酒店全部开放,确保游客在长宁能享受到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双河桑葚采摘
“硬核”举措助力景区开园
“品竹石奇观,游春意长宁。”3月5日,恢复开园的国家4A级景区西部竹石林景区,秩序井然。景区负责人唐克树坦言,企业能够顺利开园,离不开政府的“硬核”措施和各部门的上门指导帮助。
此时的蜀南竹海风景区,在恢复开园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创5A”的全新升级。忘忧谷、天宝寨、仙女湖、博物馆等一大批景点,正在有条不紊的实施封闭作业,每一天都在“蜕变”。
“4A级景区补贴20万,3A级景区补贴10万…”2月14日,长宁县出台了《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产和灾后重建等项目复工7条具体措施》,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和真金白银为旅游经济复苏按下“加速键”。
针对全县A级景区和星级宾馆、星级农家乐等旅游龙头企业,长宁共计发放190万余元旅游补贴。长宁还联合组建了“旅游服务队”,上门为企业解决困难,一场场“及时雨”为各景区景点复工开园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下一步要打造现代新兴旅游县城,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长宁县委书记董茂成表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为旅游业发展吹响了号角,四川省《关于支持文旅企业做好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的十条措施》为长宁增添了底气,作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长宁铆足干劲,有信心成为四川经济图景中的一抹亮丽色彩。
铜鼓三元枇杷采摘
唱好“双城记” 建好“经济圈”
为加快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助推大竹海旅游联盟,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长宁县抢抓先机,率先在成都、重庆举行“翠绿竹海 康养之旅”旅游产品推介会,推介“竹海之都、养生长宁”品牌,展示长宁独具特色的秀丽美景和人文风情,提升长宁天府旅游名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介会上,重庆市江津区文旅委和长宁县文广旅局现场签定了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合作协议,重庆市森林国际旅行社与宜宾市蜀南竹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定景区与旅行社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两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建立联络、协调机制,定期开展交流合作活动,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制订重庆主城区——江津四面山——长宁县蜀南竹海精品旅游线路,组团参加对方主办的有关文化和旅游活动,协助对方在本地举行旅游推介活动。支持和鼓励双方企业积极发展会展、商务、度假休闲旅游,推动双方互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同时,两地联合建立资料、信息互通共享机制,积极推动双方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游客投诉受理、处理及安全保障应急救援联合机制等,共同维护两地旅游市场的良好秩序,保护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西部竹石林景区风光
此外,长宁向成都、重庆两地推出蜀南竹海一日游,蜀南竹海——竹海酒庄——蜀南花海——七洞沟二至三日游,蜀南竹海——西部竹石林一至二日游等成都、重庆直达长宁精品旅游线路。
“长宁县是疫情好转后,全国第一个到成渝开展旅游产品推介的县,体现了责任和担当。”四川省旅游协会、重庆市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成渝和长宁县以此为契机,加强合作,推动两地旅游业的振兴,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游客互送等方面的共赢。
竹海酒庄
长宁县是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旅游资源丰富,享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拥有国家4A景区4个,3A景区7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在长宁,除了竹林景观以外,还有瀑布、溪流、湖泊以及历史古迹等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随着成贵高铁全线通车,长宁跨入高铁时代,正逐步融入成都、重庆、贵阳、昆明“1小时经济圈”,为长宁旅游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长宁县委副书记、县长贾利华告诉记者,疫情过后,人们更加重视健康、安全,更加向往返璞归真,长宁应势推出更健康、更亲近、更自然的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居产品以及户外体验产品、康养产品,按下全县旅游全面复苏“快捷键”,加快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积极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打造世界竹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宋成均 赵雪松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杨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