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好了,住起来更舒心!”七月天蔚蓝,走进绿荫掩映下的新民场街道金柏村,村民杨文得说起村里的变化很高兴。他说,自从村里推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整洁、包绿化)以来,不仅村民们将家门口堆放的陈年杂物清除了,花农和外来企业也在村道两旁的空地里种上了鲜花。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我们村越来越干净!”村民杨文得所感受到的变化,正是2019年初金柏村党委定下的“小目标”:环境整治,人人参与;垃圾不落地,金柏更美丽。
记者 刘刚钰
党员亮承诺
共同美化村里人居环境
“整治初期,村民配合度、参与度很低,村干部也存在畏难情绪,工作很难推进。”金柏村党委书记黄强介绍,因地处水源保护区,近年来围绕“生态金柏”的发展定位,村里一直将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点。自2016年起,经过三年时间的探索实践,村里总结出“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环境整治,人人参与”工作法,效果非常明显。
党员如何示范引领?金柏村党委结合“三问三亮”活动,要求党员亮承诺,鼓励大家积极为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做贡献。我承诺:负责水源巡查道路卫生,协助调解邻里纠纷;我承诺:义务打扫自家门口500米道路卫生;我承诺:搞好自家院落卫生,负责本队垃圾桶摆放……“你看,这些都是党员签订的承诺书。”在金柏村党群服务中心,村主任罗文军拿出了厚厚一摞责任签订书。他说,全村有100名党员,承诺事项168项,其中关于人居环境的承诺就有88项。
除了亮承诺,金伯村党员还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入户上门为村民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村党委也依托村里的四个党支部对村里空巢老人、空心院落、“脏乱差”集中点位等进行清理。截至目前,在村党委的带领下,金柏村已清理河道白色垃圾30余吨,拆除私搭乱建建筑物400平方米,为花农新增专用垃圾池2处,生活污水整治覆盖全村90%以上,70余户村民参与“厕所革命”,新打造村道景观节点、林盘院落等4个,全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村民齐参与
环境整治垃圾“不落地”
返乡就业的大学生网格员王林,是村里靖忠党支部的党员,也是一名志愿者。除了开展日常工作,每天和乡亲们拉家常讲解环境保护知识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为了让村民明白人居环境整治是什么,为了什么,该怎么做。”王林介绍,村党委不仅利用村里广播、文化活动宣传相关知识,还带动村里各党支部、花卉业主企业建起了微信群,村民集中居住区也挂上了通报栏,及时发布村里人居环境整治信息及图片,并把每次抽查的情况进行通报。
截至目前,金柏村已抽查88次院落,67家花地和企业主。而为了激励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村党委还建立了奖励和曝光机制。每月评选10户“院落最美户”,并给予洗衣粉、牙膏牙刷、纸巾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奖励。
“家里生活垃圾‘不落地’,院落外的白色垃圾也要及时清理。上个月村里来检查,直夸我家变化大,还被评为村里‘院落最美户’,让我心里感到有些小得意。”在金柏村杨家大院,村民杨文兴说,如果自家的庭院被村里通报为‘脏乱差’点位,家人都会觉得很没面子。
现在,随着村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已经养成一路走一路清理垃圾好习惯的杨文兴感慨道,“只有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才能更好地带动身边和影响身边人,让金柏村越来越美丽。”
乡村环境美了
“生态金柏”机遇多了
眼下,从“被动整治”转变为“常态维持”,金柏村已实现了整治一点、美化一点、巩固一点的目标,也因此吸引了来自四川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EDP中心主任张黎明教授一行。
“这就是美丽新农村该有的样子。”一路上,被“生态金柏”美景所吸引的张黎明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看似一桩小事,背后却是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课题。在她看来,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更离不开产业发展。
“城里人、政府机关、国有企业,都应该到农村多走一走、看一看,带动更多资源到乡村中促进当地新兴产业发展,帮助更多乡村实现‘一村有一业,一村有一品’的目标。”考察中,金柏村良好的花卉产业基础、以及保留的原始川西林盘院落,都让张黎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透露将考虑把四川大学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搬到金柏村。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在金柏村党委的带动下,“生态金柏”环境美了,机遇多了,村民的生活将更有奔头,村里的发展也将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