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美丽乡村入画来 ——温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综述

2019-5-7  10:34:54         稿件来源: 温江新闻网

走进寿安镇岷江村,只见绿竹掩映着白墙青瓦,房前屋后干净清爽,清澈见底的流水于院前流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让这个村容村貌一度“脏乱差”的村庄焕然一新。2018年,像岷江村这样的省级“四好村”我区共有19个。
回望过去的一年,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成功获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区,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社区)23个、完成整治村容村貌薄弱村18个,建设幸福美丽新村87个。“人间最美四月天。”在这个繁花似锦的季节,温江处处充满生机,犹如一幅幅画卷在田野间徐徐展开。
美丽宜居 村容村貌焕发新生
去年盛夏,和盛镇紫薇土桥双创公园,近万株盛开的大红紫薇花挂满树梢,紫薇编织而成的花道、长廊与成片的松果菊、波斯菊等构成了花的海洋,给游客带来无比的惊喜。
2018年,我区聚焦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加快构建“南城融林、北林成景、城林合一”的公园城市空间构架。整体运营生态旅游环线,推动园区变景区,家园变公园。加快南城慢行系统与北林绿道贯通,新建和改造提升绿道100公里以上。持续开展“两拆一增”,加快推进华西永宁大区公园、8个片区公园建设。以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创建为抓手,分批次实施老场镇改造、文体广场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散居院落打造,对农村道路、沟渠、建筑风貌等进行整治提升,形成民居、林木、花卉、水景、绿道等布局合理、功能多元、错落有致的田园景观。
  “垃圾革命”让垃圾变资源
每月的26、27日,是寿安镇岷江村村民赵德明最忙碌的日子,这两天,村民拿过来的可回收垃圾在院子里堆成了小山,他要负责帮村民们一一称重、记账。在赵德明这里,可回收物不仅能兑换现金,现金满一定额度还能兑换小礼品。这样村民的积极性才更高。赵德明告诉记者,有一定的激励措施,能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能使他们养成习惯,就能让村里的环境变得更整洁,环境变得更美。
近年来 ,我区建立了“ 户 集 、村收、镇转、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在农村散居院落实施以寿安镇岷江村为代表的院落长管理模式,在集中居住区实施以万春镇大同上郡为代表的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差异化投放、递进式减量。将餐厨垃圾处置、大件垃圾拆分等设施建设纳入《环卫设施专项规划》,设置垃圾分类点位110个,建成镇级再生资源回收站10个、村级回收点126个,年回收资源21万吨。同时,结合温江花卉苗木产业,推进厨余垃圾、绿化垃圾粉碎堆肥就地再生利用,建成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点13个,集贸市场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点4个,每年可实现“以垃圾代肥料”再生利用1万余吨。
厕所革命 小厕所里有大民生
走进位于和盛镇的东宫寺公厕,瓷砖铺垫的洗手台,雪白的洗手盆,感应冲水的便池,镜子、洗手液、擦手纸等一应俱全。整个卫生间干净整洁,也没有异味。
“以前的茅房,就是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现在有政府投资,铺设管道,很多人家都用上了水冲厕所,我们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干净、卫生的生活了”。这是改厕后,村民道出的心声。
近年来,我区制定《温江区农村厕所改造(新建)攻坚行动方案》,重点实施农村公厕“新建一批、改建一批、全面提升”专项行动,对村民私厕进行改造,目前已提档升级158个,全域消灭农村旱厕,设立公厕电子地图118个,开放24小时公厕16座,推动社会单位厕所免费开放90余座,增设第三卫生间、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等8项便民设施。同时,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加快乡村旅游厕所建设,已建成 AAA 厕所4座,AA厕所13座,A厕所23座,引导五月玫瑰园、花田喜事、惠美花境等13家涉旅企业配套32座A级旅游厕所。
重拳治水 有效管控农村污水
温江作为都江堰灌区首泽区,污水处理是关系区域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大事。为打造良好的水环境,我区以“河长制”管理工作为抓手,建立水生态定期通报制度,启动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11个。深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对“散乱污”企业“零容忍”,实行全域全面禁养。加快全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污水管网45公里,新增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0台,因管网配套跟不上的,均采用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目前,全区已投放70多台套一体化设施,全区河流市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深入推进“两截一环境”,开工双合排水沟迁改及大郎河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建成江安河综合整治工程老城区、光华公园景观示范段。 开展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开展农村污水处理等7个生态环保项目研究,开工建设镇(街)断面水质、饮用水水源、空气环境自动监测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