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返乡大学生张岩英 九坊宿墅当管家

2019-6-12  9:29:29         稿件来源: 今日温江

逃离城市的喧闹,回归田园的静谧,是大多数游客选择前来九坊宿墅的理由。端午节期间,九坊宿墅的游客络绎不绝,管家张岩英忙得不可开交。曾经的“北漂”,张岩英为何选择回到老家寿安工作呢?近日,记者采访了张岩英,了解了她回温江工作的故事。

都市繁华与田园静谧的选择

张岩英虽然今年才 25 岁,但已经是九坊宿墅的管家了。她告诉记者:“在九坊宿墅工作、生活的近一年时间里,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在张岩英十几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寿安。一直在外求学的她,只有每年的寒暑假期能够回来住上一阵。“寿安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的 地 方 ,是 著 名的‘ 花 木 之乡’,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童年记忆。”张岩英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对寿安的感觉是路变宽了、环境好了、人气旺了,来投资的人也多了。
“2017 年 7 月,我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张岩英回忆道,“23 岁的我和众多‘北漂’有着一样的想法,想要在‘京城’闯一闯。然后就在北京找了一份月薪 8000 元的文案工作。”在此期间,张岩英接到了寿安镇岷江村党总支书记陶勋花的电话,大致意思是:“现在老家也有很多发展的机会,生活环境、薪资待遇不比外面差,不如回来工作!”
同年5月16日,岷江村承接的第一个“资本下乡”项目淼兮帐篷度假酒店开门迎客,“景区+帐篷露营”全新度假模式,一跃成为温江乃至成都的民宿标杆。“看了帐篷酒店的一些实景照片,让我对家乡传统乡村的印象发生了改变。”张岩英说,“现在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好,自己专业又对口。或许回去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我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寿安寻找发展机遇。”
这些年,寿安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乡村旅游、都市现代农业、民宿都得到了大力发展。北林绿道串珠成链,产业兴旺宜游宜居。2018年7月18日,寿安镇岷江村九坊宿墅项目一期举行开业庆典。张岩英以“管家”身份亮相现场。过去的低洼地变成了池塘,曾经的田埂砌上了土墙。九坊宿墅所有员工都是经过技能培训的本地人,张岩英与父老乡亲们正在努力打造温江版《向往的生活》。

乡村振兴改变了就业轨迹

作为一名民宿管家,张岩英每天都在学习积累不同的知识。因为 对 她 来 说 ,这 条 路才 刚 刚 开始。“2018 年 11 月,我参加了市、区两级先后举办的乡村振兴人才技能示范培训班,系统学习了民宿的发展现状、从业人员要求、服务接待、礼仪沟通以及相关职业技能。”张岩英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服务这个岗位。只有提升北林片区所有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能,这片区域才能更好地发展。
在九坊宿墅当管家,为前来体验乡村民宿的游客服务是张岩英的首要工作。她日常还要负责预约入住、订餐、开展主题活动、指导客人做手工艺品、员工拓展培训等方面工作。经过近一年的运营,每逢周末、节假日,九坊宿墅的吃住几乎都是排得满满的。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留在北京?为什么要回到家乡工作?在工作的近一年中,我把它总结为三个方面。”张岩英说,“首先,我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能够为家乡的建设出力,是骨子里的使命感。其次,乡村振兴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乡村民宿发展与我的旅游管理专业十分契合。最后一点,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家乡的产业发展项目给了我们返乡大学生足够好的平台、机会以及充分的信任。刚刚毕业的我能够走上管理岗位,公司对我如此信任,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呢?”

张岩英认为,管家这个岗位不仅仅是经营管理好一个院子,它更多的是在乡村振兴中,作为返乡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代表,通过自己的身份和工作,帮助周边更多的村民实现技能转型,帮助他们就业增收。“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期待更多在外学有所成的弟弟妹妹们能够回到家乡,为温江乡村振兴发展 贡 献 自 己 的 力 量 。”张 岩 英说道。本报记者 廖振宇黄若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