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是2019年全国妇联推出的全国最美家庭创建活动,旨在传承良好家风家教,为美好生活添彩。近日,省妇联来我区调研“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开展情况,对我区家庭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近年来,我区积极行动,立足家庭,聚焦家庭,善谋善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倾力实施“金温江·幸福家”家庭建设工程,为建设美丽金温江加劲助力。
“最美家庭”引领家庭文明新风尚
电影《桃姐》讲述了一个有钱家庭的少爷反哺照顾自己长大的家佣的故事,在温江也有这样一位“桃姐”。高玉清老人用自己六十余载光阴照顾了刘家三代人,2007 年老人突发脑溢血致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被老人一手带大的刘健鸣主动把老人接回家中赡养,像当年老人照顾兄弟们和自己一样,去照顾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温江“桃姐”的故事,打动人心,刘健鸣一家也先后获得了省、市、区的“最美家庭”、“孝亲敬老好家庭”等多项荣誉。
“‘最美家庭’美在哪里?美在每一个家庭成员,用最真挚的情怀、最无华的行动,诠释着家庭的和谐与友爱,担当着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在平凡中创造出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幸福。”区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何让“最美家庭”引领家庭文明新风尚?从 2014 年起,我区便持续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深入挖掘优秀家风家训、传承优秀家风文化。据统计,五年来,全区共有 50000 余户家庭、20 万余群众参与到“最美家庭”寻找活动中,共评选出各级各类“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 2000 余户,省级最美家庭 2 户、省级五好家庭 1户、市级最美家庭26户,其中 2015 年成都黄大姐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蓉作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在北京参加了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四川益路同行慈善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强作为四川省最美家庭事迹巡讲团成员,赴各地宣讲;温江桃姐刘建鸣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物。
我区还以“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为契机,相继举办了最美家庭颁奖典礼、优秀家风家训故事会、最美家庭故事报告会、“齐动员,扬家风之美”家庭亲子运动会、最美公公婆婆等多种评选表彰、宣讲活动,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忆家风家训、晒家风家训、分享家风,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搭建299所家长学校
上好孩子“人生第一课”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我们也要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家长李红在参加完航天路社区家长学校每月一次的活动后,不由感慨道。
为 给 孩 子 讲 好“ 人 生 第 一课 ”,帮 助 扣 好“ 人 生 第 一 粒 扣子”,我区已构建全方位家庭教育工作社会化格局,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组长,区妇联、教育局、卫健局等 7 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打造立体化的家庭教育工作平台,建立全区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在镇街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在村(社区)均建立家长学校,区妇幼保健院成立早教中心,全区三家产科执业机构均建立孕妇学校。
据统计,全区拥有各类家长学校 299 所,其中,中、小学及幼儿园家 长 学 校 181 所 ,社 区 家 长 学 校118 所。我区通过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经验讨论会、主题宣讲会等形式,重点对家长们进行理想情操、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文化生活、法制与安全教育等方面教育。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建立线上微社区平台,积极开展家庭教育互动,从而缩短社区家庭教育的服务距离,让家长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全面的服务。同时,针对心理问题日渐增多的现状,我区积极开展“心理建康知识进万家”主题活动,通过“心灵驿站”试点和“幸福使者”培训,搭建起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心理健康关爱网络,为城乡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和转介服务。
提升家庭服务水平
满足多元化家庭需求
记者走进蓉城幸福家黄大姐社区家庭服务超市看到,超市展厅展示出小儿推拿、家政保洁、智慧家居、惠美衣橱、亲子厨房、环保装修、亲子阅读等多个生活服务项目。服务超市负责人黄国蓉向记者介绍道:“黄大姐智慧居家生活服务平台通过整合资源,将社会服务与公益服务相结合,努力 实 现 一 个 电 话 解 决 家 庭 烦 心事,同时这些目可带动 2000 余名妇女创业就业。”
黄国蓉告诉记者,为了帮助更多家庭解决生活上的烦心事,“黄大姐智慧居家生活服务平台”与“天府市民云”合作,推动“家庭服务超市”全域覆盖,满足居民线上服务需求,真正实现“进蓉城幸福家,办完家庭所有烦心事”。同时,大力推动纸言书屋、四季纯真蔬菜无人售卖店等 20 余个生活性服务项目进驻社区,助力 15 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建设。
为帮助家庭解决烦心事,我区还完善婚姻家庭服务,让家庭关系更和谐。目前我区已建成柔性调解室 118 个、妇女之家 154 个、儿童之家 116 个,成功调解社区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 200 余件;建成 18个“蓉姐对你说”示范点,提供线上维权咨询答疑服务,回应时限缩短至 2 小时,接待解决信访 198 件,化解率达到100%。
同时我区围绕婚前培训、情感调试、两性关系、心理疏导、家庭危机处理、育儿能力提升等主题,举办幸福家庭公益讲座 20 余场;指导成立“海科红娘”婚恋社会组织,连续 8 年举办“海科红娘”相亲会,解决社区青年男女职工交友、择偶的问题,为温江吸引和留住人才。
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
稳定家庭收入
在岷江村村委会三楼的缝纫车间,缝纫机哗哗的转动声不绝于耳,每台缝纫机台前都有一位妇女在操作,熟练的技术、灵巧的手指,各色的布料在她们手中像孩子一样听话。李柏琴是基地的老员工,2015 年底,在外打工十来年的李柏琴回到岷江村,看到村里打造的手工编织居家灵活就业实训基地便决定留村发展,在缝纫居家灵活就业基地干了三年,李柏琴有深切的感受:“相比之下,在家肯定比外面好些,收入除去开销之外与在外打工差距不大,在家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我区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帮助妇女创业增收。目前,全区已成功创建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个、省级居家灵活就业基地1个、市级蜀绣基地2 个、市级家政服务基地 1 个、区级居家灵活就业基地10个。
同时,区妇联联合人社局等多部门,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举办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商务礼仪、乡村旅游、文创农业、电子商务等培训20 余期。常态开展母婴护理、乡村巧厨娘、家居美化、手工编织等专题培训 100 余期,培训妇女达 3000余人次,带动 2000 名农村妇女就业,累计每年增收1000余万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好了,温江才好。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突出温江特色,创新家庭工作开展方式,将文明幸福的种子遍洒千万家庭。”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石秀蓉说道。本报记者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