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达电集团赵家供电分公司营销科科长黄成学,在达州集团内部组织的技术交流会上,分享了他在采集设备维修方面的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他的分享为其他供电分公司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达电集团在智能采集系统改造领域进一步提升了影响力,激励着更多达电人投身技术创新与事业发展。
黄成学
在达电集团赵家供电分公司基层单位里,低矮的山丘间,黄成学布满老茧的手正忙碌着。他的喜好是“拆东西”,电表采集器摆放在旁,手中螺丝刀旋转不停,他熟练地对接线进行加固,面前的零件见证着他在供电领域的坚守与突破之路。
身份转变,钻研精神始终未变
“梦有多芬芳,初心知道;路有多漫长,时间知道。”从18岁参军,到带着“优秀士兵”荣誉退伍,再到扎根达电基层二十余载如一日,黄成学的身份在转变,但爱“钻研”的性格未变。自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以来,智能采集系统逐步替代人工抄表。作为技术骨干,他没有被变化吓倒,而是主动适应政策,凭借钻研精神,在智能采集系统改造中主动承担重任,致力于将电能表采集率提升至100%。
正在检查设备的黄成学
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坦途。辖区内早期安装的万余户I型窄带载波采集设备因运行时间较长,存在老化现象,导致诸多问题。黄成学深知采集系统对营销管理的重要性,毅然踏上自主维修的攻坚之路。夜晚,下班后的办公楼空荡寂静,唯有他在灯下埋头,时不时发出设备拆卸的声音。他拿着采集器反复拆解、测试、比对,精准“诊断”出老旧设备的“病灶”,自购工具元件,通过实践,成功攻克采集设备维修技术难关。经他维修的采集设备重新投运后稳定可靠,单台维修成本几乎为零。据统计,目前已成功修复200余台I型采集器、50余台I型集中器,节约成本10万余元。
传帮带,共谱供电新篇
受到集团主要领导的肯定后,他主动将技术 “传帮带” 给班组成员,进行实物指导,为新员工耐心讲解营销知识,毫不保留地传授经验,用严谨细致的态度,共同践行着 “温暖这座城” 的承诺。
黄成学与同事们一起巡线
黄成学的采集设备改造之路虽有困顿,却彰显了达电人的韧性。他坦言,虽然自己的年龄在技术上不占优势,但面对班组的青年职工,他希望以身作则,让他们明白学习无早晚。未来,黄成学的故事将指引更多的达电人深耕热爱电力事业,甘于沉潜、勇于突破、善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