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爷,这两天血压稳定吗?上次开的药吃了怎么样?”9月1日,上午8时许,家庭医生杨杰一边打开医药箱,一边与南充市南部县东坝镇向阳街社区76岁独居老人周大爷交谈,了解和掌握老人身体健康状况。
近年来,南部县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头,以一个个精准务实的“小举措”,打造“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圈,绘就满是烟火气的“朝夕美好”图景。
孩子们享受快乐的暑期培训(冯紫琳 摄)
情暖银发 让“夕阳”更美
周大爷的儿女在外务工,他腿脚不便,过去看病得麻烦邻居帮忙叫车。自“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推行后,杨杰就成了他家的“常客”。“医生不仅帮我调药,还教我用手机和娃视频通话,比亲人还周到。”周大爷感慨道。
据悉,南部县独居老人较多,“看病难”曾是不少家庭的心病。近年来,当地整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开展上门服务,切实解决行动不便群体的就医难题。
破解了“看病难”,“吃饭愁”的问题又如何破解?
9月1日正午,南部县长坪镇三清场社区的“爱心餐厅”里,饭香四溢、笑语不断。
“饭菜可口,比我自己在家糊弄强多了!”家住附近的侯奶奶说,平时子女上班、孙子上学,自己煮碗面都嫌麻烦,如今家门口有了食堂,饭菜可口还实惠。
“既解了老人吃饭难,又浓了乡土人情味。”三清场社区书记母志强表示,不少老人子女在外,缺少精神慰藉,餐厅变成了老人们的“社交场”。
从家庭医生上门问诊调药,到爱心餐厅的适老套餐与老友间的欢声笑语,南部县精准破解独居、留守老人“看病难”“吃饭愁”的痛点,让养老这件事,真正充满安心与暖意。
呵护幼苗 让“朝阳”更红
近日,南部县城市书房内,一场特殊的关爱活动悄然展开——南部县妇联将防性侵教育课堂搬进城市书房,为孩子送上 “安全礼包”。
课堂上,妇联志愿者借助典型案例、漫画、顺口溜,引导孩子明确隐私部位概念,讲解性侵害的常见手段、预防措施、应急处理方法及求助渠道,鼓励孩子勇敢对性侵害说 “不”。
“以前总觉得这些事难以启齿,没想到能通过这么有趣的方式讲给孩子听。”陪同家长纷纷表示,活动对孩子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近日,南隆街道老君山社区的“童伴之家”内暖意融融,一场“童伴妈妈”培训在这里热闹开展。
“聚焦留守儿童需求,以心理健康为核心,手把手指导‘童伴妈妈’学习沟通技巧。”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童伴妈妈” 是由通过系统选拔并得到专业培训的爱心人士担任,提供日常看护、课后辅导,主动倾听孩子心声、疏导负面情绪,用关怀填补亲情空缺。
这只是南部县“童伴之家”活动的缩影。暑期以来,各点位“童伴之家”积极发挥阵地作用,相继开展安全教育、实践体验等特色活动,让孩子们度过安全快乐的假期。
据了解,近年来,南部县始终紧扣少年儿童成长的核心需求,将温度传递到“一小”群体的方方面面,让每一个 “朝阳”都能在细致入微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健全设施 守护“朝夕美好”
傍晚时分,南部县滨江公园明月广场渐渐热闹起来。
“这健身器材用着就是舒服,各方面都考虑得周到。”65岁的刘大爷双手握住太极推盘的手柄,随着器械的旋转缓缓舒展肩颈。
“适老化不是后期补丁,而是城市建设的起笔之章。” 南部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将适老理念融入规划、建设、管理全周期,真正实现从“被动修补”到“主动设计”的转变。
另一边,南部县妇幼保健院托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正酣。
近日,记者走进项目建设现场,只见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人们各司其职,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盼着早点建成,送娃托育就不用愁了。”家住翔合绿洲的李女士说,夫妻上班带娃难,托育中心的建设让她看到了希望。
施工负责人介绍,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砌体、抹灰及屋面工程,计划年底竣工移交。
“要破解‘婴幼儿无处可托、家长无暇照料’的矛盾。” 南部县妇幼保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运营后将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早期教育一体化服务。
据了解,该项目总用地9312平方米,规划20个托班200个托位,建成后可提供优质普惠托育服务,有效缓解“带娃难”。
让老人健身更安心,让家长育儿少焦虑,一处处细节不仅是南部县民生答卷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温度。
(冯紫琳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