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下楼扶着扶手,稳当多了,再也不怕摔了!卫生间的扶手也刚好够得着,起身省力又安全。”
近日,成都市武侯区华兴街道沈家桥社区某小区的田婆婆扶着新装的楼梯扶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温暖的一幕,源于社区针对老年人群体开展的精准帮扶行动。
沈家桥社区是典型的涉农社区,由多个散居院落和老旧小区组成,老年居民占比较大。部分小区房屋老化、基础设施陈旧,尤其是水电管网老化、适老设施缺乏给老年群体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为切实提升辖区特殊困难群体生活安全性与便利性,沈家桥社区以“桥头堡自组织培育项目”为契机,成立了2支志愿者组织——“向阳花开”青年志愿服务队、“桑榆溢彩”中老年志愿服务队,针对辖区特殊困难群体开展全覆盖走访,建立起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精准开展特殊老人照顾、安全自防、独居老人送医陪护、电器维修等专项服务。
81岁的秦大爷是社区走访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他与老伴田婆婆居住在某小区三楼,因年事已高、患有较为严重的关节炎,行动十分迟缓。
长期的出行不便,让老两口几乎断绝了外出社交,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他现在都不出门,家里没电梯,楼梯又陡,摔一跤不得了。”田婆婆提起日常出行就犯愁。更让老两口揪心的是,卫生间还是老式蹲便,而自购的坐便椅不仅高度不合适,还没有扶手,秦大爷如厕时平衡难以维持,安全隐患时刻悬在心头。
了解到秦大爷家的困境后,社区第一时间将其纳入重点帮扶名单,依托“桥头堡自组织培育项目”启动“适老化设施上门安装”绿色通道,一场“量身定制”的帮扶行动迅速展开。
工作人员上门测量扶手尺寸
“老人家的身体状况、居住环境都有特殊性,必须精准对接需求。”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改造方案更贴合实际,社区联合专业施工人员先后两次上门勘察,仔细测量楼梯坡度、卫生间空间尺寸,结合秦大爷和田婆婆的身高、行动能力等细节,反复推敲扶梯及扶手的安装位置、高度,并特别选用防滑、承重大的材质,确保设施安全实用。
楼栋长咨询田婆婆扶手的使用情况
社区积极链接资源,通过走访辖区建材市场与爱心商家建立起联系,从设施采购、运输到安装,全方位为两位空巢老人减轻负担。
施工当天,团队严格按照定制方案施工:3.5米长的防滑扶手沿着一楼楼梯缓缓延伸,卫生间坐便椅旁加装了稳固的H型扶手,坐便椅高度也调整到最适合秦大爷使用的位置。安装完成后,工作人员还现场手把手指导老两口试用,反复调试扶手的稳固度和高度,直到两人都觉得安全又顺手才放心离开。
“这下终于能出门透透气了,社区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天大的难题!”看着家里焕然一新的适老化设施,田婆婆激动地说。困扰多年的出行和如厕难题一朝解决,老两口的生活重新有了盼头。
此次适老化改造不仅消除了秦大爷家的安全隐患,更让两位老人真切感受到了社区的关怀与温暖,而这只是沈家桥社区关爱特殊困难群体的一个缩影。
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定期对秦大爷家的适老化设施进行回访,检查使用情况并提供维护服务。同时,社区将以此为契机,对辖区内所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适老化需求再摸排,逐步推广安全辅助设施安装帮扶模式,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享受到贴心服务。
“我们就是要通过这样一点一滴的行动,打通关爱特殊群体的‘最后一米’,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社区的温暖守护下,过上更有品质、更有尊严的生活。”沈家桥社区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基层治理中最朴素也最动人的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