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 028-86630890

今日西南

苍溪:践行“两山”理念 生态农业铺就绿色致富路

2025-9-8  18:40:44         稿件来源: 四川经济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苍溪县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让昔日的荒山披上绿装,更让一个个特色产业成为百姓增收的“金果果”,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初秋时节,苍溪县陵江镇顶子山的千亩油橄榄基地绿意盎然,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工人们正抓紧开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为一个月后的采摘做准备。

陵江镇顶子山的千亩油橄榄种植基地

“从刚开始的200余亩,现在已经发展到1100余亩,通过发展油橄榄产业,不仅实现了绿化荒山的生态目标,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园区每年用工量超6500人次。农户们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还在园区务工赚取薪金,日子越过越红火。”苍溪县治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胡志为表示。

近年来,苍溪县科学布局,在多个乡镇连片发展油橄榄产业,种植面积超5000亩,成功入选四川省2024年首批“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当地还拓展出科普研学、休闲观光等新业态,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与此同时,在陵江镇康乐村,村民吴永军正在自家果园里采摘红心猕猴桃。从最初试种的五六亩,到如今规模种植17亩,猕猴桃不仅绿了荒坡,也鼓了他的“钱袋子”。

据苍溪县陵江镇康乐村村民吴永军介绍,10年前刚开始只种了5、6亩面积树,后来村上和镇上就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边坡台地这些闲置土地上,见缝插绿,规模种植猕猴桃。在2022年又增加了近10亩的面积,既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还能形成产业,美化家园。今年预计能产2万多斤,收入在15万元左右,待全部丰产时,预计能产出4万斤左右。

同样,苍溪县亭子镇的苍溪圣丰农业有限公司猕猴桃种植基地,常年坚持绿色种植标准,使用有机肥料和物理防虫技术,致力打造高品质果品。今年150多亩猕猴桃也喜获丰收,预计产出猕猴桃40余吨。

作为全国庭院经济发源地,苍溪践行“两山”理念的脚步从未停歇。一边是广大群众见缝插绿大种水果,一边把环嘉陵江沿线的2.5万个小庭院、98个百亩以上园区以及零散地“串珠成链”,建成以红心猕猴桃、苍溪梨为主的10万亩特色产业带,与嘉陵江水交相辉映。目前,苍溪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39.5万亩,综合产值63.1亿元,带动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该产业不仅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十大范例”,更成为苍溪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样本。

图片3.png

圣丰农业猕猴桃种植基地迎来采摘丰收

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建伟表示,红心猕猴桃让苍山溪水变得更绿了,也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富裕了。苍溪的红心猕猴桃产业,不光帮助很多人脱了贫,还入选了全国产业扶贫十大典型范例,这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生动的证明。

在“两山”理念指引下,苍溪县全域推进现代田园、生态庭园与文化公园建设,开展生态示范户评选,推动产村融合、园村一体,实现乡村面貌焕新、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我们坚持‘一村一品、一院一景’,让产业园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真正把绿色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的‘新引擎’和美丽乡村的‘展示窗’。‘苍溪经验’为农业地区县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苍溪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晓燕说道。

从油橄榄到红心猕猴桃,从荒山秃岭到绿色产业,苍溪县正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优势,书写出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崭新篇章。

(张俊 王韬 张苗 四川经济网记者 侯东 文/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