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里,孩子们在元宇宙体验馆好奇地张望;G318旅行博物馆,“鲟龙虹桥”之下,游客品尝着鱼子酱酸奶的奇妙口感……秋意渐浓的九月,天全县文旅产业的热度依旧不减。2025年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累计接待游客234.52万次,创下历年暑运新高。数字背后,是一场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天全县地处四川盆地西缘、雅安市西北部,二郎山东麓、青衣江上游,是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古有“西南锁钥,南诏咽喉”之称,从古至今为四川西南有名的民族走廊、生态走廊。
近日,天全县委十五届十一次全会召开,明确把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摆在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作为川藏南线自驾游的起点,天全县正以“鲟迹318·畅游在天全”为笔,书写属于自己的答卷。
G318旅行博物馆
服务区“破界”
从经过点到目的地,打造交旅融合新标杆
天全服务区突破传统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封闭模式,通过思经收费站和“鲟龙虹桥”实现与地方道路直连互通,允许地方车辆和居民直接进入,高效汇聚高速与地方客流。
“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打通,更是功能定位的重构。”天全县旅游发展中心主任侯敏表示,这一实践是对省委“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部署的具体响应,也是天全县“1463”文旅发展思路中“唱响一个全域文旅品牌”的体现。
如今,服务区已形成集“吃购娱乐憩游学”于一体的完整链条。围绕“大熊猫文化”和“公路旅游文化”双IP,布局蜀道公路文化会客厅、文旅推广中心、川藏公路馆等文化场景,并引入星巴克、肯德基、318文创实验室等20余个品牌业态。天全服务区的转型升级,顺应交旅融合新趋势,将交通节点转化为旅游目的地,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变,为全县文旅融合提供坚实支撑。
文脉”活化”
从资源到体验,古今对话塑造文旅新场景
在G318旅行博物馆,一座形似游鲟的建筑跃然眼前。这座”鲟龙虹桥”不仅是建筑美学的展示,更是天全文旅融合思路的具象化体现——将在地资源转化为可感可触的体验。
“我们通过科技手段让静态的文化‘活’起来。”项目负责人林涛指着馆内的裸眼3D展陈介绍道。在这里,游客不仅能了解鱼子酱的制作过程,还能通过AR技术与大熊猫互动,在趣味体验中感受天全的生态文化魅力。这种创新做法,正是对天全县”推动四大四优特色融合”工作思路的实践,让”大鲟鱼”的产业优势与”大熊猫”的生态资源通过旅游场景实现价值放大。
侯敏表示,县里正按照”1463″发展思路,聚焦”大先生”人文品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创意转化。”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更要让它们说话、活起来,成为游客可感知、可体验、可带走的文旅产品。”
文化赋能不仅在博物馆延续,也在茶马古道旁悄然发生。小河镇甘溪坡古道旁的“川藏・茶马驿”民宿,暑假期间天天满房。民宿负责人李勇说。民宿保留着茶马古道的建筑风貌,客人可以踏着千年青石板路,品尝复刻背夫饮食的菜肴,在古今交融中感受历史的温度。这一文旅新业态的培育,正是天全县”拓展六大文旅产品供给”的具体举措,通过打造特色民宿集群,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中焕发新生。
如今,天全县通过系统性的文旅融合工作部署,将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旅游产品开发创新有机结合,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在地特色的文旅新场景。
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开展研学活动
业态“焕新”
从观光点到产业群,多元融合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元宇宙体验馆已接待研学、党建团队950人次、游客约4500人。天全大熊猫路口社区农林投公司经营发展部负责人杨峻表示,这里不仅承担智慧化应急指挥管理功能,还提供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服务。这一实践响应了省委“支持雅安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的号召,通过“文旅+教育”“文旅+科技”等业态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在天全县仁义镇的红色粮仓,千亩稻田稻浪翻涌。这里既是红军长征时期群众筹粮支红的历史见证,也是红色文化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标杆。仁义镇老场村党委副书记副书记洋述指着稻田介绍道:“今年端午期间我们举行了‘端午田园趣·插秧摸鱼乐’文化活动,吸引了500余人参加,更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农户既卖农产品,也带动民俗文化发展。”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指引下,粮仓保留历史风貌并完成现代化改造,形成集农产品加工、展示、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园区。
天全县仁义镇的红色粮仓迎来丰收
天全项目办负责人徐一心告诉记者,2025年,天全全县文旅行业已实施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13.65亿元。天全通过“文旅+农业”“文旅+红色文化”等多元融合,培育文旅新业态,形成多业联动、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行走在天全,从服务区到博物馆,从古道民宿到红色粮仓,文旅融合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触可感的体验。天全的创新表明,文旅深度融合需打破界限、跨界融合,通过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喇叭河美景(天全县委宣传部供图)
【记者手记】
通过连日来的走访,记者深刻感受到在天全,文化的温度正借助旅游载体传递,旅游的体验因文化内涵而深化。这片山川交汇处的土地,正以独特方式诠释文旅融合如何从“物理相加”迈向“化学相融”,为四川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县域样本。天全县的探索证明,只有立足本地资源特色,创新发展思路,才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坚实力量。
(四川经济网记者 程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