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耕耘,将热爱扎根山野;千里奔赴,让甘甜跨越江河。
苍溪县岳东镇青龙现代农业园区里,“鑫中1号”黄肉猕猴桃枝繁叶茂,迎来首年挂果。10月16日,雨后初霁,工人们熟练地将沉甸甸的果子摘下,轻轻放进腰间的袋子里。
这些承载着希望的金色果实,是来自浙江的“85后”新农人周政寰,带领团队历时5年精心培育的结晶。从东海之滨到巴山蜀水,他将奋斗的汗水倾洒在这片示范基地里,终于让这个猕猴桃晚熟新品种在秦巴山区开花结果。
“果子甜在嘴里,更甜在心里!”阳光透过枝叶,在周政寰身上投下斑驳光影。他轻轻托起一颗饱满的猕猴桃,指尖传来的重量让他不自觉地漾起笑意——那是耕耘者才懂的喜悦。
周政寰(中)采摘猕猴桃
潜心育新品 打造中国的高端猕猴桃品牌
“秦岭以南,成都平原以北,苍溪是种植猕猴桃的首选之地。”远眺沿着绵延山势铺展开去的猕猴桃园,周政寰的话语中流露出自信与坚定。
苍溪地处黄金北纬30度区域,是世界公认的猕猴桃最佳种植带。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杭州市余杭区与广元市苍溪县结对帮扶。第一次到苍溪考察,39.5万亩的猕猴桃种植规模,让有10余年水果销售经验的周政寰感到震撼,一个藏在心底的梦想悄然发芽。
“我国是猕猴桃种植大国,但因高端产品供应缺乏,仍需大量进口猕猴桃。”周政寰到国内外考察后,也曾多方请教农业专家。系统分析苍溪自然环境和猕猴桃产业发展基础后,他毅然选择在苍山溪水间打造中国高端猕猴桃品牌。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红心猕猴桃的品种较少,产量偏低……”创业伊始,周政寰成立四川鸣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把新品种培育作为重中之重。“好种、好看、好吃、好存”,是他对新培育品种的要求。
在收购一家拥有丰富种质资源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基础上,周政寰带领团队经过5年艰苦攻关,选育出黄肉猕猴桃新品种“鑫中1号”,并将其取名为“猕掌柜”。
漫步示范基地,细长而柔韧的藤蔓沿支架缠绕生长,勾勒出一幅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美景,还有些藤蔓努力地向上攀爬,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作为超大果,“猕掌柜”平均单果重150—180克。仅从外观上,就能看出与其他猕猴桃品种的区别——个头更大、颜色更深、果型更饱满。
“今年600亩猕猴桃初挂果,亩产约1000斤。待到明年,预计亩产能达到5000斤。”周政寰摘下几个已经成熟的猕猴桃,分给身旁的工人们品尝。“甜!太甜了”“果肉紧实。”“汁水像蜜一样!”……一声声称赞,承载着时光的馈赠与耕耘的回响,更是对周政寰和团队辛苦付出的肯定。
“‘猕掌柜’具备高产、抗性强、晚熟、耐储存等特性,通过错峰销售,可以填补市场空白。”周政寰自豪地说,2024年9月18日,“猕掌柜”取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具备了自主知识产权。
聚力开新局 全产业链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周政寰和团队不是只种猕猴桃,而是想推动猕猴桃全产业链升级。2022年,苍溪县政府和鸣劳公司签订猕猴桃产业“鸣劳孵化器”项目投资协议,双方计划构建涵盖种植、加工、物流、科研的全产业链体系,重点推进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环节。
身处猕猴桃产区,周政寰发现,当地有很多资深的农业技术人员。他便把科研院所、实验室、农技专家整合到一起,组建“猕掌柜联盟”,成立联盟内的技术委员会。
鸣劳公司技术负责人周震是岳东镇三塘村人,有20多年猕猴桃种植经验。今年遭遇春旱秋霖双重考验,他天天守在园区,第一时间掌握猕猴桃生长情况。
“4月至5月是猕猴桃开花授粉、坐果关键时期,干旱、大风会造成花朵枯萎和落果等问题,需要及时做好肥水管理和树体管理。授粉、防虫、浇灌、摘心、抹芽……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科技与智慧。”周震说,“通过联盟,产业中科研体系和生产体系的联系更加紧密高效,很好地解决了原来脱节的问题。”
对于发展遇到困难的村集体产业园,“猕掌柜联盟”采用集体资产社会化运营方式,借助“村集体+企业+种植户”模式,为村集体带来了除地租以外的产业化经营收益,实现村集体财产向有效收益资产的转变。
“授权种植保障了果实品质,订单回收解决了种植户后顾之忧。”去年栽种了30亩“猕掌柜”的苍溪县康兴家庭农场负责人任田坤期盼着明年挂果; “夫妻两人一起入园务工,每年能挣5万多元。”58岁的三塘村村民罗凤姬谈起收入,很是满足; “从荒草丛生的低效园到果实飘香的丰收园,青龙园区旧貌换新颜。”青龙村村民王丽芳由衷感慨。
“我们提出标准化、宜机化等理念,通过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和采收标准,对水果进行全生命周期掌控,让种植户从‘凭经验种’转向‘按标准种’。”周政寰认为,要推动苍溪猕猴桃产业向质量效益转型升级,尤其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为落地、以共富为结果”。
浙川结硕果 优势资源互补实现常态化共赢
“大家加油干!”前段时间,秋雨绵绵,成熟的猕猴桃不能及时采摘,周政寰心急如焚。随着天气放晴,他立即组织200多名工人抓紧采摘。
示范基地里弥漫着阵阵果香,一筐筐猕猴桃整齐地堆放在机耕道旁,10多名工人忙着称重、装箱、装车,这些猕猴桃或发往外地,或进入冷库储存。
“浙江是猕猴桃消费大省,四川是猕猴桃生产大省;我们更懂经营,当地人更懂技术;苍溪县持续加大水利设施、防风设施建设力度……”周政寰说,优势资源的互补,让他真切感受到东西部协作正迈向常态化互利共赢的全新阶段。
东部企业在西部地区找到优质资源和新的增长点,西部地区则获得了资金、管理经验和稳定的就业机会。如今,鸣劳公司已建成12个猕猴桃产业园区,总面积2500余亩,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经测算,现有基地旺产后年均销售额将突破1亿元。
“我们都立志投身农业、扎根农村,把促进苍溪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目标和责任,努力让更多消费者吃上好吃不贵的猕猴桃,让更多革命老区群众依托猕猴桃产业增收致富。”一回到办公室,周政寰便和3位合伙人商量起新建分选中心的事。
十月,是金色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近日,鸣劳公司被认定为“广元市第十三批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未来,“双向增值”的空间将会继续拓展。
“我们的果子将销往国内各大城市,还计划销往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许旭光是鸣劳公司的财务总监,也是跟周政寰一起从浙江到苍溪奋斗的伙伴。
他算了一笔账:“公司立足苍溪、辐射广元,计划用3年时间,发展4万亩左右‘猕掌柜’。届时,将产生一系列显著效益:产量超10万吨,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带动2000户农户增收、4000人以上就业……”
从示范基地新果挂枝的欢喜,到村寨山乡物流运输的热闹,再到对产业振兴的憧憬……在周政寰看来,“农村大有可为”!他愿与更多青年同行,抢抓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等机遇,把最美芳华绽放在乡村田园间。
(兰宜谦 唐彪 刘怀英 四川经济网记者 侯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