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共有贫困村8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3850户、51769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9841人。2017年省定退出贫困村23个,2191户,4919人;县定预退出贫困村7个,467户,1171人。共计30个村、2658户、6090人。两年来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人,公益性岗位安置 人,自主创业 人,参加技能培训 人,劳务品牌培训 人,免费职介 人,用于就业扶贫资金万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实现了“确保每个有就业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工作目标,2017年,全县就业扶贫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并得到考核组较高评价。
一、 “五个到位”打前站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就业扶贫工作,班子统一思想,认识到位;成立了由县就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及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为成员的“蓬溪县就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就业扶贫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保障组织领导到位;及时认真传达学习培训省、市、县就业扶贫政策规定,立足县情详细安排和部署,将社会保障和就业支持扶贫工作的政策及时、准确传递到贫困户当中,确保宣传到位;搭建和完善“就业精准扶贫”管理平台,建立就业扶贫对象“一人一册”的村、乡镇、县三级就业台帐,实现有进有出、季度更新、动态监测的“育婴式”管理到位;主动对接中省市关于全力以赴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主动对接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大众创新创业、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等工作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加强与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特别是加强与各级扶贫移民部门的信息对称。建立 “一对一”、“面对面”的帮扶机制,做到措施对口对路、服务贴心满意、不脱贫不放手,保证对接到位。
二、“两个覆盖”保精准
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进行逐村逐户拉网式摸底排查、复核,坚持问题导向,精确复核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原因,从因病、因残、或缺技能、劳动力、资金、场地、信息、项目、创业能力等方面个个查明,以及脱贫意愿和需求,确保贫困对象的真实性、准确度。按照未就业原因进行逐一梳理,分类识别和准确定位,因人施策、“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并根据分类后的基础情况建立科学规范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在综合管理平台进行特别标注。做到底数清、对象明。
针对每人制定帮扶举措,实施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全力提供岗位信息、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就业公共服务,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县财政拨付就业扶持资金万,保证了就业扶贫示范村、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贫困劳动力培训、就业、创业等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三、“三大行动”见实招
1、就业促脱贫
对60岁以上,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依托示范基地、农业合作社、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合适岗位,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助其脱贫;鼓励乡镇大力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对贫困家庭劳动者实行过渡性安置,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两年公岗共安置人;对转移到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者,参照就业困难人员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积极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下乡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举办扶贫专场招聘会;通过全国各地劳务输出联络站、服务站、办事处、友好县(区)等机构和地区深化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务合作,着力抓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体的劳务输出,两年共输出贫困劳动力个。
2、创业促脱贫
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扶贫对象,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符合规定条件的可申请最高额度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两年共创业培训贫困劳动力 个,实现创业 人,带动就业 人。申请贷款 人、 万元,奖励资金 人, 万元。
对有创业能力且有创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创业者,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对培训合格的给予补贴,两年共补贴资金 万元。积极为贫困家庭创业者,提供开业指导、项目推介、政策咨询、手续办理等免费创业服务。
3、技能培训助脱贫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组织贫困家庭劳动者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取得证书的,按标淮给予相关补贴,两年来培训 人,补贴安置资金万元;实施劳务品牌培训。组织贫困家庭劳动者免费参加劳务品牌培训,按标准给与补贴;鼓励贫困家庭子女入读技工学校享受国家专项助学资金。
四、“两个示范”树品牌
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转移业就业较好、就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的村打造为就业扶贫示范村,使全县就业扶贫工作学有样板、抓有示范;以一个村为单位,接好“三建”工作,即:建设优质高校的就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超市;抓好“三业”发展,即:劳动者自主创业;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就业示范基地发展产业。使一村“三建三业”有机结合,实现就业扶贫新格局。打造一批就业扶贫基地,带动更多的企业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农村建档立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