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迈的布鞋
在我家的衣柜
珍藏着两双藏青色布鞋
一直舍不得穿
掐指一算
一晃就满30岁了
那是1996年的冬天
我接母亲来成都
送给我的一份结婚礼物
一双是我的
一双是我爱人的
这是母亲最后一次做鞋
时年65岁
寡居在乡村的三间破瓦房
戴着一副老花镜
做工十分精美
用料非常考究
点点滴滴的温度
一次次心花怒放的重复
全都默默地隐藏在
白发苍苍的密码里
平平仄仄的鞋面
凝聚了母亲深切的经纬
层层叠叠的鞋底
流淌着母亲厚实的寒暑
密密麻麻的针眼
诠释的是母亲朴素的诗行
一根根布满皱纹的麻绳
绕过顶针的道道沟壑
一边梳理我的任督二脉
一边纳出我的冉冉晨曦
母亲知道自己没什么银两
所以就用鞋子来表示
希望我能穿上它
继续迈着坚强的步伐
在繁华而陌生的成都
挖掘一个个野生的文字
灿烂我一路的坎坷
丈量我生命的维度
夏日印象
盛一盆满满的心事
掬一捧清清的虔诚
在热浪翻滚的思绪中
给母亲洗澡
母亲90岁了
犹如一尊瓷质观音
我把她小心地扶到凳子上
生怕碰碎了
时光的陈酿
这还是我的母亲吗
满脸皱纹密不透风
全身肌肤一片荒凉
只有两朵凋谢的玫瑰
还挂在枯萎的枝头
曾几何时
母亲也是一片丰美的草场
父亲在这里放牧
一直放了41年
我们7个兄弟姐妹
一个个都是他们的小绵羊
我是第一次给母亲洗澡
母亲有点害羞
总是放不开手脚
我说这没什么
我是你的儿子
这个是我的奶瓶
那里是我的老家
母亲嘿嘿一笑
就像窗外的一缕夕阳
我是第一次给母亲洗澡
一股股难言的酸楚
弥漫着我的悲凉
虽然洗去了夏日的印象
给母亲一身清爽
但是无论如何
也洗不掉岁月的沧桑
还有那浓浓的惆怅
弥留之际
乙巳年的“五一”节
人们从汗水里爬出来
一边沐浴春风
一边放飞心情
可是我那94岁的母亲
已经瘫痪两年的母亲
早就神智不清的母亲
却被禁锢在省人民医院
昏迷不醒
因为一粒粒勤奋的病毒
并没有放假
它们在母亲孱羸的身体
加班加点
10天的抢救和治疗
最终成了一场竹篮打水
我们只好送母亲回家
担心被城里的高烟囱
强制收留
违背母亲的意愿
成都市的救护车
足不出户
高贵得就像黄帝的女儿
我们只好请来巴中市的120
接母亲回大巴山的乡下
母亲睡在自己的专车里
依然不省人事
即使是120的特殊嗓门
也没有丝毫反应
就像一只燃尽的蜡烛
我坐在母亲身边
并没有弥补昨夜的煎熬
也没有思索明天的句号
而是死死地盯着
那台鲜活的心电监护仪
害怕它突然黑屏
断了我生命的来路
两只蝴蝶
安葬母亲的头天下午
我们在阴阳先生的带领下
面对母亲遗像
正在泪水氤氲的锣鼓中
践行传统文化时
突然飞来两只蝴蝶
在灵房上翩翩起舞
久久不散
开初有点不解
后来我才恍然大悟
那一定是走了34年的父亲
带着曾经夭折的妹妹
回到久别的院子
迎接母亲来了
心里顿时转悲为喜
原来
母亲并没有离开
而是甩掉病痛的折磨
乔迁到另一个世界
失声痛哭
离开故乡的那天傍晚
当那些沉痛的香蜡纸烛
燃完母亲的丧事之后
一件件本想卸载的往事
随着夜色纷至沓来
让我踩不住血脉的刹车
一下跪在母亲的坟前
失声痛哭
淹没了脆弱的坚强
打破了汹涌的平静
母亲啊
明天我就回成都了
此时此刻
我只想向您敞开心扉
倾泄一阵阵无故的痛疼
自从父亲过早的驾鹤西去
您的许多大事小事
我算包揽得最多
毫无半句怨言
因为都是份内之事
然而
在个别姊妹的心中
却留下一抹晦涩的倒影
不但扭曲黑白的筋骨
甚至还疯长成一根导火索
蛰伏于阳光的褶皱
在一个猝不及防的节点
突然引爆
伤了我透明的心迹
还有很多无奈的悲哀
一桩桩美丽的丑陋
母亲啊
儿子对不起您
没能将您的晚年
构思成一段纯洁的风景
如果人生真有来世
下辈子照旧做您的儿子
依然为您操心虑患
无畏灵魂拷问
甘愿承受所有的憋屈
作者简介:
吴太尚,大巴山土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年少时突遭厄运,从此陷入稼穑的泥淖,梦想杀出一条文学的血路,挣脱命运的捆绑。曾经为了生存,觅食于大江南北,用一滴滴消瘦的汗水,浇灌人生的迷茫。后来闯荡成都,寄生于城市的皱褶,靠一支秃笔野蛮生长。
发表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著有长篇小说《情患》《活葬》《巴山儿女》《党委书记的48小时》《一张梅花图》《婚缘》《书记与富豪》《寻梦丽人》等10余部出版。另有评著《雍正》,非虚构《女兵蒙难记》等多部面世。现居成都,面朝清水河,春暖花不开,水往高处流,淡看秋月风。